A21版 科普

尿路细箘感染“来袭”,身体会发出哪些“求救信号”?

□贵港市第二人民医院 谭春丽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7月17日

  尿路细菌感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就像“不速之客”,悄悄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很多人对尿路细菌感染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在病情较为严重时才有所察觉。其实,当尿路被细菌“入侵”时,身体会发出一些“求救信号”,留意这些信号就能在疾病早期采取措施。

  什么是尿路细菌感染?尿路细菌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长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而引起的炎症。根据感染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其中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

  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一)排尿异常。尿频:患者会感觉排尿次数明显增多,尤其是夜间,可能会频繁起夜,严重影响睡眠质量。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白天排尿4到6次,夜间0到2次。当尿路受到细菌感染时,炎症刺激膀胱和尿道黏膜,导致膀胱敏感性增加,即使膀胱内尿液量不多,也会产生尿意。尿急:患者会突然产生强烈的排尿欲望,难以控制,往往需要立即排尿,否则可能会出现尿失禁的情况。这是因为炎症刺激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导致排尿反射异常敏感。尿痛:排尿时会出现尿道疼痛或烧灼感,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只是轻微的不适,而有的患者则会感到剧烈的疼痛。尿痛主要是由于炎症损伤了尿道黏膜,尿液通过受损的黏膜时会引起刺激和疼痛。排尿困难: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费力、尿线变细、尿滴沥等症状。这是因为细菌感染引起尿道水肿、狭窄,或者膀胱颈口梗阻,导致尿液排出受阻。(二)尿液异常。尿液浑浊:正常尿液应该是清澈透明的,当发生尿路细菌感染时,尿液中会含有大量的白细胞、细菌、脓细胞等,使尿液变得浑浊,甚至可能出现脓尿,尿液呈乳白色或米汤样。血尿:有些患者会出现肉眼可见的血尿,尿液呈淡红色、洗肉水样或鲜红色;也有部分患者只有通过显微镜检查才能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称为镜下血尿。尿液有异味:尿路细菌感染时,尿液可能会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如氨臭味、腐臭味等。这是因为细菌分解尿液中的尿素等物质,产生了一些有异味的代谢产物。(三)全身症状。发热:上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患者,常常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以上,甚至可达40℃,同时可能伴有寒战、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这是因为细菌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腰痛:肾盂肾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单侧或双侧腰痛,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酸痛,疼痛可沿输尿管向下放射至膀胱或会阴部。乏力、食欲缺乏:尿路细菌感染会影响患者的身体代谢和免疫功能,导致患者出现乏力、精神萎靡、食欲缺乏等症状。患者可能会感觉身体没有力气,不想吃东西,体重也可能会有所下降。

  预防措施。(一)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女性在月经期要特别注意卫生,及时更换卫生巾,避免使用不洁的卫生用品。性生活前后,男女双方都要清洗外阴,防止细菌交叉感染。(二)多喝水。多喝水可以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路的作用,将细菌和代谢废物及时排出体外。但要避免憋尿,有尿意时应及时排尿。(三)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果患有泌尿系统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例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要控制好血糖水平。(四)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总之,我们要了解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如果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尿常规、尿培养等,以便明确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