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听力对于与外界交流、感受美好声音世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有一种疾病可能会突然袭来,威胁我们的听力,那就是突发性耳聋。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它通常在72小时内听力急剧下降,可伴有耳鸣、耳闷胀感、眩晕等症状。很多患者可能前一刻还能正常聆听,下一刻就发现听力出现问题,甚至部分患者一觉醒来就感觉耳朵听不见了。突聋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内耳血管病变、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内耳血管病变可能导致内耳供血不足,使得听神经等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和氧气,从而影响听力;病毒感染可能直接侵犯内耳神经,引发炎症反应,损害听力功能;自身免疫因素则可能是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内耳组织,导致听力下降。
72小时黄金抢救期的重要性。突发性耳聋发生后的72小时内,内耳的病变还处于相对早期的阶段,听神经等组织的损伤尚未完全不可逆。在这个时间段内如果能够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内耳的血液循环有可能得到改善,受损的神经细胞也有更大的机会恢复功能。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践表明在72小时内接受治疗的患者,听力恢复的效果往往明显优于72小时后才开始治疗的患者。例如,一些因内耳血管痉挛导致突聋的患者,在72小时内使用扩血管药物和营养神经药物等进行治疗,血管痉挛可能迅速缓解,内耳的血液供应恢复正常,听力也能随之逐渐恢复。而如果错过了这个黄金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内耳组织的损伤可能进一步加重,神经细胞可能发生坏死等不可逆的变化,即使后续进行治疗,听力恢复的程度也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留下永久性的听力损失。
突发性耳聋的症状表现。突发性耳聋的症状除了突然的听力下降外,耳鸣也是常见症状之一。耳鸣的声音多种多样,有的患者感觉像蝉鸣声,有的则像嗡嗡声或轰鸣声等。耳鸣可能在听力下降之前出现,也可能与听力下降同时发生,甚至在听力有所恢复后仍然持续存在。耳闷胀感也是不少突聋患者会有的症状,患者会感觉耳朵像被堵住了一样,有胀满不适的感觉。这种耳闷胀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耳部舒适度,同时也可能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眩晕症状,表现为自身或周围物体的旋转感,同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眩晕症状的出现往往会让患者更加痛苦和紧张,也增加了疾病的复杂性。
如何及时发现突发性耳聋?由于突发性耳聋发病突然,及时发现就显得尤为重要。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留意自己的听力变化。如果突然出现单侧或双侧听力下降,哪怕只是轻微的听不清,都要引起重视。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自我检测方法来初步判断。比如在安静环境中,用手捂住一侧耳朵,听听周围的声音,如钟表的滴答声、水流声等,然后换另一侧耳朵进行同样的检测,对比两侧听力是否有差异。如果发现一侧听力明显不如另一侧,或者在正常交流中感觉听对方说话困难,就要及时就医。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方法。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糖皮质激素、改善内耳循环的药物、营养神经的药物等。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可以减轻内耳的炎症反应,促进听力恢复;改善内耳循环的药物能够增加内耳的血液供应,为受损组织提供营养;营养神经的药物则有助于修复受损的听神经。高压氧治疗是让患者在高于正常大气压的环境中吸入纯氧或高浓度氧,增加血液中的氧含量,改善内耳组织的缺氧状态,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这些都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总而言之,突发性耳聋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相关知识,重视听力变化,在发病后的72小时黄金抢救期内及时治疗,就有可能最大程度地恢复听力,守护我们聆听世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