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版 科普

尿道大考验:尿道狭窄的成因、表现与治疗

□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韦班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7月17日

  尿道狭窄是一种影响尿液正常排出的常见疾病。尿道狭窄的发生不仅会带来排尿困难,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尿路感染、肾功能损害等。其治疗过程复杂且充满挑战,涉及外科手术、微创治疗等多种方式。

  尿道狭窄的成因。尿道狭窄是指尿道因各种原因变得狭窄,导致尿液排出困难,既有先天性的因素,也有后天性因素。先天性尿道狭窄较为罕见,通常表现为尿道发育不完全或先天畸形,导致尿道管腔狭窄或闭塞。这种类型的狭窄一般会在婴幼儿时期被发现,并且需要早期干预来避免影响排尿和泌尿系统的发育。后天性尿道狭窄更为常见。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尿道损伤。外伤性尿道狭窄通常是由交通事故、跌倒、手术操作或其他外力所引起的。外部创伤可能导致尿道壁撕裂或压迫,从而形成瘢痕组织,瘢痕的形成使尿道变窄,阻碍尿液正常排出。此外,尿道在接受内窥镜检查或导尿时,如果操作不当,也可能出现损伤,长时间的导尿管留置或多次操作更可能引起尿道炎症和疤痕形成,最终导致尿道狭窄。此外,长期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不仅会引起尿道黏膜的损伤,还可能导致局部炎症和疤痕的形成。感染过程中的炎症反应使尿道内壁的组织发生变化,慢性炎症导致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尿道管腔变窄。在一些情况下,男性的前列腺增生或其他泌尿系统的疾病也可能通过压迫或刺激尿道,引发尿道狭窄。

  尿道狭窄的临床表现。尿道狭窄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通常与尿道狭窄的程度、位置和病因密切相关。最常见的症状是排尿困难。患者可能会感到尿流变弱,排尿时需要更大的用力,甚至在排尿过程中出现间歇性的停顿。这是因为尿道的狭窄使尿液流动受阻,导致排尿过程不顺畅。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可能会出现尿流的断断续续,甚至有时无法完全排尿,这通常表明尿道狭窄已经影响到正常的尿液排放。尿道狭窄的另一个显著症状是尿频和尿急。由于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延长,患者可能会感到尿意频繁,尤其是在白天,甚至夜间也可能因为频繁的夜尿而被打扰。尿急是指突然出现强烈的排尿需求,患者很难控制尿意,这种情况常常让患者感到不适。尿道狭窄的患者有时还会出现排尿痛或灼痛感。尿道内的阻塞会引起局部的压力增高,刺激尿道黏膜,导致排尿时产生疼痛。严重的尿道狭窄可能导致尿道口肿胀,表现为尿道口的异常扩张或外形改变。部分患者在排尿后还会感觉到尿不尽的症状,即排尿后仍有残尿感,无法完全排空膀胱。

  尿道狭窄的治疗方法。尿道狭窄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部分轻度的尿道狭窄,尤其是症状较轻的患者,保守治疗可能是首选。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可以使用抗生素或消炎药物,尤其是在尿道狭窄伴随感染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感染减轻症状。与此同时,一些患者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如多喝水、避免长时间憋尿等,来减轻尿道的压力,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加重。若尿道狭窄的症状较为明显且保守治疗无效,则需要考虑介入治疗。尿道扩张术是目前常见的介入治疗方法之一,通过特制的扩张器械或气囊扩张,逐步拉开狭窄的尿道,恢复尿液流通。此方法通常适用于尿道狭窄较短且位置较为局限的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但有可能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尿道扩张术有一定的复发率,患者在接受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以确保效果持久。对尿道狭窄较为严重或扩张术效果不理想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最终的解决办法。尿道成形术是治疗尿道狭窄的标准手术方法之一,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切开狭窄部分的尿道,去除瘢痕组织,然后用健康的组织进行重建,恢复尿道的正常结构。手术治疗效果通常较好,但术后需要一定的恢复时间,且术后感染的风险也需要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