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版 科普

取卵后如何护理?减少并发症风险注意这五点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殖医院 李艳梅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7月17日

  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取卵手术是试管婴儿流程的关键一步。然而,手术后的护理直接关系到卵巢恢复速度和后续治疗成功率。若护理不当,可能引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感染、卵巢扭转等并发症。本文结合临床指南与专家建议,总结出5个科学护理要点,助你安全度过术后恢复期。

  充分休息与体位管理:避免“突然动作”。取卵后,卵巢因药物刺激和穿刺操作处于敏感状态,此时需严格限制活动强度。术后24小时内应卧床休息,避免翻身过猛或突然坐起,以防卵巢因体位改变发生扭转。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生殖科主任医师刘冬娥指出,卵巢扭转可能引发剧烈腹痛,若未及时处理,甚至需要手术切除卵巢。术后1到2天可采取半卧位,利用重力促进盆腔积液引流,缓解腹胀。若需下床活动,应遵循“三慢原则”:缓慢起身、缓慢行走、缓慢转身,避免提重物或进行跳跃、跑步等剧烈运动。例如,取卵后3天内应避免弯腰捡重物,防止腹腔压力骤增。

  饮食调理:高蛋白+利尿,防腹水促修复。术后饮食需兼顾营养与功能调节,核心原则为“三高两低”。高蛋白:每日摄入瘦肉、鱼类、蛋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促进卵巢组织修复。例如,鲫鱼汤、鸡汤不仅富含蛋白质,还能补充电解质。高维生素:多吃苹果、菠菜等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维生素B族缓解焦虑情绪。高水分:每日饮水2000到3000毫升,可搭配冬瓜汤、西瓜汁等利尿食物,加速代谢废物排出,预防腹水。若出现腹胀,可少量多次饮用椰子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肠胃负担。低盐低脂:避免腌制食品、油炸物,减少水肿风险;忌食辣椒、酒精等刺激性食物,防止肠道痉挛引发腹痛。特殊提醒:若出现腹胀加剧、尿量减少,可能是OHSS早期信号,需立即就医调整饮食方案。例如,某患者术后因大量饮用豆浆导致严重腹胀,经医生调整饮食后症状缓解。

  卫生防护:清洁外阴,禁止“两浴一冲”。取卵手术通过阴道穿刺完成,术后阴道壁可能存在微小创口,感染风险升高。每日清洁:用温水轻柔清洗外阴,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禁止盆浴与阴道冲洗:术后2周内禁止盆浴、游泳或使用阴道栓剂,防止细菌上行感染引发盆腔炎。避免性生活:术后2周内禁止同房,待月经恢复且B超确认卵巢无异常后,方可逐步恢复。数据支持:研究显示,术后严格遵守卫生规范的患者,感染发生率可降低60%以上。例如,某生殖中心统计发现,未遵守卫生禁令的患者中,15%出现盆腔感染,而严格护理者感染率仅5%。

  症状监测:警惕“三红一痛”信号。出血:少量血性分泌物属正常,若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或持续鲜红色出血,需立即就医。发热:体温超过38℃可能提示感染,需排查卵巢炎或尿路感染。排尿困难:若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可能是OHSS引发的肾功能损伤。腹痛:轻微胀痛可通过热敷缓解,若疼痛呈进行性加重或伴随恶心、呕吐,需警惕卵巢扭转或内出血。

  用药与复查:遵医嘱,不擅自“加减停”。术后通常需使用两类药物。抗生素:如头孢类或阿莫西林,预防感染,需按疗程服完。激素支持药:如戊酸雌二醇片、孕酮,调节内分泌环境,为胚胎移植做准备,擅自停药可能导致激素波动,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术后1周需复查血常规、激素水平;术后1个月通过B超评估卵巢恢复情况。若计划移植胚胎,还需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例如,某患者因术后未按时复查,导致OHSS未及时发现,最终取消鲜胚移植周期。

  科学护理,为生育之路保驾护航。取卵后的护理是一场“细节战”,从体位管理到饮食调整,从症状监测到用药规范,每一步都关乎恢复质量。记住:充分休息是基础,饮食调理是助力,卫生防护是防线,症状监测是警报,遵医嘱用药是保障。若护理期间出现任何疑虑,及时联系生殖科医生,专业指导将助大家安全跨越这道“生育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