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孕期间,血压升高是很多准妈妈面临的一个挑战。据相关数据统计,5%到10%的孕妇会出现妊娠期高血压问题,而这其中有部分会发展为更严重的子痫前期,对母婴健康均有一定的威胁性,妊娠期高血压的危害,可以从轻微不适到危及生命的各种并发症。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一疾病对母亲的潜在影响,并提供了科学管理建议。
妊娠高血压是怎么一回事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指在怀孕期间所出现的血压升高现象,一般都是发生在妊娠20周后,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孕妇单纯妊娠期高血压指血压升高但无蛋白尿或其他器官损害情况;②子痫前期则是孕妇在高血压基础上,出现了蛋白尿或其他器官功能异常;③最严重的是子痫,表现为子痫前期基础上,孕妇发生抽搐发作。该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这主要与胎盘功能异常有关。在正常情况下,妊娠早期胎盘血管会发生特殊重塑来适应胎儿发育生长需求。但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这一过程出现了障碍,就会引起胎盘缺血缺氧,所释放的有害物质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可引发全身血管收缩与器官损伤。
妊娠高血压对母亲有哪些影响?子痫。最紧急的风险就是子痫发作,孕妇会表现出突发全身抽搐,容易造成摔伤、咬伤舌头等意外伤害,甚至会导致昏迷或死亡。HELLP综合征。孕妇会表现为溶血、转氨酶升高以及血小板减少,有剧烈上腹痛、恶心呕吐症状表现,肝功能很可能会迅速恶化。损害多器官系统。孕妇在血压急剧上升时,还会损害多个器官系统,如心血管系统可能会不堪负荷,而出现急性心力衰竭;还会增加脑血管意外风险,有可能会出现脑出血;还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表现为尿量减少、蛋白尿增多等;还可能累及肝脏,而出现肝区疼痛甚至肝破裂情况;还会影响眼部引起视力模糊,严重时可出现视网膜脱落。即便是孕妇平安度过孕期,妊娠期高血压的影响也很可能持续存在,对于有子痫前期病史的女性,未来患高血压的风险大概是普通女性的3到4倍,心血管疾病风险也会增加2倍左右,肾脏疾病风险也明显升高。这些都属于长期影响,在早发型或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比较明显。心理健康。很多经历严重妊娠期高血压的产妇,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有的甚至会发展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尤其是那些经历过紧急剖宫产或新生儿重症监护的母亲,应对其心理健康加以重视。
如何管理病情?规范产检。高危孕妇要适当增加产检频率,密切监测血压、尿蛋白以及血液指标等,建议家中备有合格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这样就可以每日定时测量并记录好。如果出现持续头痛、视力变化、上腹痛、恶心呕吐、尿量明显减少或呼吸困难时,就必须立即就医。药物治疗。医生可能会依据孕妇实际情况开具对胎儿相对安全的降压药,像拉贝洛尔或硝苯地平等,硫酸镁是预防及治疗子痫抽搐的重要药物。但要注意,有些常见降压药如ACEI类在孕期是禁用的,因为这类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严重伤害。分娩时机评估。轻度病例很有可能维持到足月,严重者就可能需要提前终止妊娠。选择哪一种分娩方式取决于病情及胎儿状况,剖宫产率相对较高。产妇产后仍需接受密切观察,因为约三成子痫是发生在分娩后,尤其是产后24到48小时是危险期,因此要重点关注。生活方式调整。适度活动有益,但对于严重者,则需要卧床休息,建议选择左侧卧位;饮食方面需保证足够优质蛋白,并要限制钠盐摄入量,但也不必过于严格。可以适量补钙,尤其是日常钙摄入不足者。同时还要控制孕期体重增长,保证每天都有充足睡眠。
总之,妊娠高血压是一种需要严肃对待的孕期并发症,对母亲健康的影响可能持续终生,但通过规范的产前保健、及时的医疗干预以及科学的健康管理,绝大多数不良后果是可以预防的,大家要及时就医,遵医嘱配合治疗,以保障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