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心脏超声室,医生专注地盯着屏幕,仿佛在解读一幅无声的“心脏影像地图”。那么,医生们到底在关注什么?其实,医生是在关注心脏彩超(超声心动图),这是一项无创、直观、动态观察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检查手段,它能为各种心脏疾病提供关键线索。
观察心脏解剖结构:识别心腔与瓣膜形态。当医生启动心脏超声仪器,最先关注的是心脏各个腔室与瓣膜的形态和大小。在正常情况下,成人心脏分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室,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四个瓣膜。通过二维切面影像,医生可以清晰辨认各个心腔的边界,并对心脏各个部分的大小与厚度进行测量。这一过程有助于筛查如心室肥厚(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导致左心室肥厚)、心腔扩张(如扩张型心肌病导致心腔明显扩大)等疾病。除了心腔结构,瓣膜的形态也在重点观察之列。正常瓣膜关闭严密、启闭灵活,而在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瓣膜畸形或老年性退行性改变中,瓣膜可能增厚、钙化甚至粘连,导致瓣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医生会仔细查看瓣叶运动轨迹以及瓣口开闭时是否存在裂隙,以识别潜在的瓣膜病变,这也是心脏超声最直观的重要任务之一。
评估心脏泵功能:测定射血分数与舒张功能。在掌握结构的同时,医生还关注心脏泵血功能,这直接关系到全身供血。射血分数(EF):这是评价左心室泵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范围为50%到70%。EF降低意味着心脏收缩力减弱,常见于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等,患者可能出现乏力、气促,甚至心力衰竭。舒张功能:除了泵出血液,心脏还需舒张充分接纳静脉回流的血液。如果舒张功能受损,哪怕射血分数正常,也可能出现“舒张性心力衰竭”,导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运动耐量下降等症状。医生通过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E)、心房收缩期流速(A),以及组织多普勒二尖瓣环速度,能清楚识别舒张功能减退。
血流动力学分析:识别异常血流与压力。心脏彩超中另一项关键技术是多普勒超声,它能显示心脏内部以及瓣膜口的血流方向与速度,为我们评估瓣膜关闭是否完整、瓣口通畅与否、心腔之间是否存在分流提供关键依据。识别瓣膜反流与狭窄:正常情况下,血流在心脏瓣膜处单向流动。若存在瓣膜关闭不全,反流束会在舒张或收缩期逆向流动,这时彩色多普勒会显示五颜六色的反流信号。医生可以测量反流束的面积、反流速度以及相应的半定量评分(如轻度、中度、重度),从而明确反流程度。同样地,当瓣口狭窄时,流经瓣口的血流速度将显著增快,这时通过连续波多普勒测出峰流速与压差(根据伯努利方程),可间接评估狭窄严重度,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测量肺动脉压与分流情况:通过三尖瓣反流束的速度,医生可计算右室收缩压,从而间接推测肺动脉压力,这对肺动脉高压等疾病的筛查有重要意义。另外,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彩色多普勒能直接显示分流束方向与流速,帮助判断缺损大小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这也是心脏超声广泛应用于先心病诊断的根本原因。
心脏彩超既能显示结构,也能量化功能与血流动力学,是心脏疾病筛查与随访的重要工具。医生在屏幕前反复测量、分析,不仅仅是为了找出疾病,更是为了给出客观数据指导治疗。随着三维成像、斑点追踪等新技术的发展,未来心脏超声将为临床提供更加精确、个性化的诊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