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版 科普

咳喘“终结者”:中西医结合护肺攻略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汉昌街道卫生院 黄宁平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7月17日

  感冒后咳嗽总不停,换季时哮喘突然发作,这些恼人的咳喘问题,让不少人深受困扰。其实,西医和中医,一个擅长快速控制急症、一个专注调理体质根源,联手就能成为咳喘的“终结者”。今天,就来揭秘具体的护肺秘诀。

  西医:精准出击,快速压制咳喘“火苗”。当咳喘急性发作时,西医如同“消防队员”,能迅速找到“火源”并精准灭火。医生通过听诊器判断肺部是否有啰音、哮鸣音,区分是支气管炎还是哮喘;肺功能检查能评估气道阻塞程度,像给肺部做“CT扫描”,让隐藏的问题无所遁形。比如孩子感冒后久咳,听诊发现肺部有湿啰音,结合胸片可能是肺炎;而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检查会显示气道反应性增高,一秒钟用力呼气量明显下降。针对细菌感染引起的咳喘,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能精准杀灭病菌;哮喘发作时,沙丁胺醇气雾剂就像“急救灭火器”,喷后5到10分钟就能扩张气道,快速缓解喘息;慢性咳喘患者需长期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同给气道“穿上防护衣”,减少炎症反复。值得注意的是,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必须遵医嘱使用,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比如一位因病毒感冒引发咳嗽的患者,误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导致了肠道菌群紊乱。

  中医:辨证施护,调理体质断“病根”。(一)风寒咳嗽:温散驱寒。风寒感冒出现怕冷无汗、咳嗽痰稀白症状,可用生姜红糖水(3片生姜加适量红糖煮10分钟)驱寒,搭配杏仁、紫苏叶煮水喝,微微出汗可缓解。艾灸肺俞穴(背部第3胸椎旁开1.5寸)能温通肺气,每次15分钟,连续3天可见效。如上班族小王淋雨后咳嗽,用此方法3天好转。(二)风热咳喘:清热润燥。咳嗽痰黄黏稠、咽喉肿痛,属于风热犯肺,桑菊饮是经典配方(桑叶、菊花、杏仁各10克煮水),能清热宣肺。也可按压鱼际穴(手掌外侧,第1掌骨中点),每次3分钟,每天2次,帮助清肺热。学生小李感冒后嗓子疼、咳嗽,喝了3天桑菊饮,症状明显减轻。(三)痰湿咳喘:化痰健脾。咳嗽痰多色白、胸闷乏力,多因脾胃虚弱生痰,可食用陈皮茯苓粥(陈皮5克、茯苓15克煮粥),并配合足三里穴按摩,增强脾胃功能,减少痰浊生成。退休张阿姨痰湿咳嗽多年,坚持吃1个月陈皮茯苓粥后,痰量明显减少。(四)肺燥干咳:滋阴润肺。秋冬干燥致干咳少痰、咽干口燥,可用川贝炖雪梨(川贝5克、雪梨1个蒸服)或麦冬、玉竹泡水喝,滋阴润燥效果好。按摩足底肺反射区(脚掌前部外侧)可辅助缓解燥咳。教师陈老师秋天常干咳,每天喝麦冬玉竹水,1周后喉咙不再那么干。

  中西医联手:急症快控,体质长调。感冒后久咳不愈,西医先通过胸片排除肺炎,用右美沙芬止咳;中医辨证为肺气亏虚,加用玉屏风散补气固表,减少复发。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时,西医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快速平喘;缓解期中医用补肺汤调理,配合三伏贴、三九贴温阳散寒,降低发作频率。有5岁哮喘患儿,以前换季必发作,经西医规范使用吸入激素控制,中医根据其体质,推荐每周2次艾灸肺俞穴、日常饮用山药莲子粥健脾益肺,半年未出现严重咳喘。还有30岁白领,感冒后咳嗽持续1个月,西医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中医诊断为风邪犯肺,在西医对症止咳基础上,加用止嗽散加减并每天按压风门穴,不到两周咳嗽痊愈。

  护肺日常:中西医共同的“叮嘱”。西医建议:避免接触过敏原(花粉、尘螨),雾霾天戴N95口罩;定期做肺功能检查,哮喘患者记录咳喘日记,详细记录发作时间、诱因和症状,方便医生调整用药。家里要定期清洁,减少灰尘堆积,空调滤网每月清洗一次。中医提醒:戒烟限酒,少吃生冷辛辣食物;晨起练5到10分钟腹式呼吸(吸气鼓腹、呼气收腹),增强肺功能;秋冬用银耳、百合、莲子煲汤,润燥养肺。空闲时按揉膻中穴(两乳头连线中点)1到2分钟,可宽胸理气、缓解咳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