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版 科普

儿童包皮手术:几岁做最合适?

□横州市百合镇中心卫生院 黄慧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7月17日

  包皮手术(医学上称为“包皮环切术”)是针对男性包皮过长或包茎的常见外科操作。对于家长而言,最关心的问题往往是:孩子几岁做手术最合适?过早或过晚可能面临哪些风险?

  儿童包皮的生理特点与手术适应证。包皮的生理功能与发育过程。包皮是覆盖在阴茎头(龟头)外的双层皮肤褶皱,具有保护阴茎头、维持湿润环境、减少摩擦损伤等作用。新生儿期,90%以上的男婴存在生理性包茎(包皮与阴茎头粘连),这是正常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包皮逐渐退缩,阴茎头逐渐外露。1到3岁:包皮口逐渐松弛,但多数仍无法完全上翻;3到5岁:约50%的儿童包皮可上翻,露出部分阴茎头;青春期前(10到12岁):包皮自然退缩,阴茎头完全外露的比例显著增加。手术适应证:何时需要干预?包皮手术并非“常规操作”,仅在以下情况下建议考虑。病理性包茎:包皮口狭窄如针孔,无法通过非手术方法缓解,导致排尿困难、反复感染或包皮垢堆积;反复感染:包皮龟头炎、尿路感染频繁发作,保守治疗无效;瘢痕性包茎:因外伤或感染导致包皮口瘢痕挛缩,影响阴茎发育;注意:单纯包皮过长(包皮覆盖阴茎头但可上翻)或生理性包茎无需手术,可通过日常清洁和观察等待处理。

  手术年龄:何时是“黄金期”?临床共识。推荐学龄前(5到7岁)为理想年龄,此时儿童配合度较高,且术后护理相对容易。不同年龄段的优缺点分析。①学龄前(5到7岁)。优势:生理性包茎多已缓解,手术指征更明确;儿童对疼痛记忆较模糊,心理影响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风险低。风险:极少数儿童可能因术后疼痛抗拒排尿,需家长密切观察。②青春期前(10到12岁)。优势:阴茎发育接近成熟,手术效果更直观;儿童自我护理能力增强,可减少感染风险。风险:若存在病理性包茎,可能已影响阴茎发育(如阴茎短小、弯曲);青春期儿童对手术更敏感,可能产生焦虑情绪。③新生儿期(0到28天)。争议:部分国家曾推广新生儿手术,但近年因疼痛管理、麻醉风险及长期效果不确定(如性敏感度变化)逐渐减少。结论:除非存在严重畸形(如尿道下裂合并包茎),否则不推荐常规手术。特殊情况处理。反复感染或紧急情况:如包皮龟头炎导致包皮肿胀、排尿困难,需立即手术,不受年龄限制。青春期后手术仍可进行,但需评估阴茎发育情况,避免术后外观不满意。

  过早或过晚手术的风险解析。过早手术(<5岁)的潜在风险。误切正常包皮:新生儿期包皮与阴茎头黏连紧密,手术可能损伤阴茎头,影响未来性功能。麻醉风险:低龄儿童对麻醉耐受性差,可能增加呼吸抑制、心率异常等并发症。疼痛记忆:婴儿期手术疼痛可能影响大脑发育,增加未来焦虑、抑郁风险。亲子关系:术后护理(如换药)可能引发儿童对家长的抵触情绪。过晚手术(>12岁)的潜在风险。阴茎发育受限:长期包茎可能导致阴茎头扁平、阴茎短小,甚至影响生育能力。感染并发症:包皮垢堆积可诱发阴茎癌(虽罕见但风险增加3到5倍)。社交障碍:青春期儿童对身体形象敏感,包皮问题可能导致自卑、回避集体活动。性功能影响:部分研究提示,成年后包皮过长可能增加早泄风险(需更多证据支持)。

  术前评估与术后护理:家长必知事项。术前评估要点。医学检查:确认是否存在手术指征(如包茎、感染),排除隐匿性阴茎、尿道下裂等畸形。心理评估:对青春期儿童,需评估其对手术的认知和接受度,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麻醉方式选择:学龄前儿童多采用全身麻醉,青春期儿童可考虑局部麻醉。术后护理指南。疼痛管理:按医嘱使用止痛药(如布洛芬),避免儿童因疼痛不敢排尿。伤口护理:保持局部干燥,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避免沾水或剧烈运动。饮食调整:术后1周内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高蛋白食物促进愈合。异常情况处理:如出现出血、肿胀加重、发热等,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