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版 科普

便血是痔疮还是肠问题?一文搞清楚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6月09日

  □玉林市博白县人民医院 李荣杰

  便血,可能隐藏着身体的大问题。是痔疮在作祟,还是肠道出了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帮助大家了解便血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应对。

  便血,不可小觑的信号。便血,顾名思义,就是排便过程中伴随有血液的出现。它可能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你的生活中,却往往让人心生恐慌。实际上,便血并非一种疾病,而是多种疾病可能的外在表现。其中,痔疮和肠道问题是两大常见“元凶”。但请记住,无论是哪种原因,都不应轻视,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至关重要。

  痔疮引起的便血:那些“难言之隐”。1.痔疮,究竟是什么?痔疮,简单来说,就是肛门周围的血管因为各种原因(如久坐、久站、便秘等)发生了扩张和淤血,形成了像“小肉球”一样的东西。它们可以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三种,其中内痔最容易引起便血。2.痔疮便血的特点。痔疮导致的便血,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血液颜色鲜红,像是直接从伤口流出的;出血方式多为便后滴血或喷射状,不与粪便混合;大多数情况下,出血是无痛的,但如果痔疮严重,可能会有轻微的肛门不适感。长期忽视,还可能导致贫血。3.痔疮的预防与治疗,从日常做起。预防:改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避免长时间蹲坐厕所;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减少久坐久站。治疗:轻微的痔疮可以通过使用痔疮栓、痔疮膏等外用药物缓解;严重的痔疮,尤其是频繁出血或影响生活质量时,应考虑手术治疗。记住,及时就医是关键。

  肠道问题引起的便血:不容忽视的警钟。1.肠道炎症:隐形的破坏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性肠病,会导致肠道黏膜发炎、溃疡,进而引发便血。这类便血通常与粪便混合,颜色可能偏暗,且伴有腹痛、腹泻、黏液便等症状。2.肠道息肉:潜在的定时炸弹。肠道息肉是肠道内的小突起,虽然大多数息肉是良性的,但部分息肉有癌变风险。当息肉受到刺激或破损时,也可能导致便血,通常血量不多,但应引起警惕。3.肠道肿瘤:沉默的杀手。结肠癌、直肠癌等恶性肿瘤,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便血,随着病情发展,还会出现黏液脓血便、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因此,对于中老年人或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更应重视便血信号。4.肠道问题的预防与治疗,防患于未然。预防: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肠镜检查,对于早期发现肠道问题至关重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治疗:一旦发现肠道问题,应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规范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其他可能引起便血的原因。除了痔疮和肠道问题,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便血,比如:1.肛裂:排便时肛门皮肤撕裂,疼痛剧烈,出血量少。2.全身性疾病:如败血症、白血病等,可能通过影响凝血机制导致胃肠道出血。3.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抗凝药等,可能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如何区分便血的原因?面对便血,很多人可能会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判断其来源。其实,通过观察出血的颜色、伴随的症状以及及时就医检查,可以大致区分:1.出血颜色:痔疮出血多为鲜红色,而肠道问题引起的便血可能偏暗红或呈黑色(尤其是上消化道出血时)。2.伴随症状:痔疮便血通常不伴疼痛,而肠道问题则可能伴有腹痛、腹泻、黏液便等。3.就医检查:最准确的方法还是及时就医,通过肛门指诊、结肠镜、胃镜等检查,可以直观了解出血部位和原因。

  结语:便血不可怕,正确应对是关键。便血,虽然让人心生畏惧,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可能原因,学会正确区分,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就能有效控制这一症状,保护我们的健康。1.保持警惕:一旦发现便血,不要慌张,但也不要忽视,及时记录出血情况,为后续就医提供信息。2.调整生活方式:无论是预防痔疮还是肠道问题,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基础。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3.及时就医:当出现便血,尤其是伴有其他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通过专业检查明确病因,接受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