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人民医院 柯宝毅
在日常门诊中,我接触过许多被腰椎间盘突出困扰的患者。有的是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有的是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人,还有的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就像一个“健康窃贼”,偷走了他们生活的舒适与自在,让简单的行走、弯腰都成为一种痛苦的挑战。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症状以及康复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1.椎间盘退变:这是发病的根本原因。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的水分逐渐减少,弹性降低,就像老化的轮胎,更容易出现磨损和破裂。大约从20岁左右开始,椎间盘退变就悄然发生,为腰椎间盘突出埋下隐患。2.长期不良姿势: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加剧了腰椎的负担。长时间久坐、弯腰驼背、跷二郎腿等不良姿势屡见不鲜。久坐时,腰椎承受的压力比站立时高出数倍,尤其是坐姿不正确时,腰椎无法保持正常的生理曲度,椎间盘受力不均,容易向外突出。比如办公室职员,一坐就是一整天,腰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腰椎间盘缺乏足够的支撑和缓冲,患病风险大幅增加。3.腰部外伤:突然的腰部扭伤、车祸撞击、高处坠落等外伤,都可能直接损伤腰椎间盘。即使是看似轻微的腰部扭伤,也可能在日积月累中,导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例如,运动员在高强度训练或比赛中,腰部突然受到剧烈扭转或撞击,就容易引发腰椎间盘突出。4.遗传因素: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遗传因素可能影响椎间盘的结构和力学性能,使得某些人天生就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如果家族中有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他成员应更加关注腰部健康。5.职业因素:一些职业需要长期弯腰、负重或震动,如建筑工人、搬运工、长途司机等。长期弯腰搬重物时,腰部承受的压力可达身体重量的数倍,反复的压力刺激会加速椎间盘退变和突出。长途司机在驾驶过程中,腰部受到车辆震动的影响,也会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
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指南。1.急性期卧床休息:在发病的急性期,疼痛往往较为剧烈,此时卧床休息至关重要。选择硬板床,可在腰部下方垫一个薄毛巾卷,维持腰椎的生理前凸,减轻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一般建议卧床休息1-2周,期间可适当翻身,但要注意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避免扭曲。2.物理治疗:热敷、按摩、牵引等物理治疗方法能有效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每天可进行2-3次,每次15-20分钟。按摩需由专业人员操作,通过手法放松腰部肌肉,调整脊柱关节位置,改善腰椎功能。牵引则借助器械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压力,促进突出的髓核部分回纳。3.康复训练:症状缓解后,康复训练是恢复腰部功能、预防复发的关键。核心肌群训练能增强腹部和腰部肌肉力量,为腰椎提供更好的支撑。如平板支撑,每次坚持30-60秒,每天进行3-4组;仰卧抬腿,双腿伸直慢慢抬起与地面成90度,每组10-15次,每天3-4组。此外,瑜伽中的猫牛式、下犬式等动作,也有助于拉伸腰部肌肉,改善腰椎柔韧性。4.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等。肌肉松弛剂能减轻肌肉紧张,如氯唑沙宗。对于神经受压明显的患者,还可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5.生活方式调整: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久坐久站,定时起身活动。搬重物时,先蹲下,将物体靠近身体,利用腿部力量慢慢站起,避免直接弯腰搬重物。控制体重也很重要,减轻腰部负担。同时,注意腰部保暖,寒冷会使腰部肌肉收缩,加重疼痛。
结语。腰椎间盘突出症虽然给患者带来诸多痛苦,但只要我们了解其发病原因,积极采取康复措施,就能有效缓解症状,降低复发风险。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护好我们的腰椎,是远离疾病的关键。对于已经患病的朋友,不要灰心丧气,遵循康复指南,配合医生治疗,相信一定能逐渐恢复健康,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