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版 科普

无影灯下的“守护者”:手术室护士如何保障患者安全?

□济宁市第三人民医院 徐娇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6月05日

  走进手术室,明亮的无影灯下,除了主刀医生专注的身影,还有一群身着绿色手术服的“隐形守护者”——手术室护士。他们不仅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操作,更要从细节入手,全方位保障患者安全。今天,就带大家了解手术室护士的工作,揭秘他们守护生命的“硬核”操作。

  精准摆放手术体位:为手术“保驾护航”。手术体位的正确摆放,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基础,更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不同的手术类型,对患者体位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腹部手术多采用仰卧位,而脊柱手术则常使用俯卧位。手术室护士需要根据手术部位、麻醉方式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精准调整体位。在摆放体位时,护士要遵循“安全、舒适、暴露充分”的原则。既要确保手术部位充分暴露,便于医生操作,又要避免患者身体局部受到过度压迫。比如,在摆放侧卧位时,护士会在患者腋下垫软枕,防止臂丛神经损伤;在俯卧位时,会使用凝胶头垫和胸部支架,避免胸腹部受压影响呼吸和循环。同时,还会用约束带固定患者,防止手术过程中体位移动,但约束的松紧度必须适中,过松可能导致体位改变,过紧则会影响血液循环。每一个细微的调整,都凝聚着护士对患者安全的高度重视。此外,对于老年患者、肥胖患者以及有基础疾病的特殊群体,护士们会格外谨慎。比如,老年患者的皮肤较为脆弱,在摆放体位时要避免皮肤摩擦和受压,预防压疮的发生;肥胖患者的体位摆放难度更大,需要多人协作,确保体位稳定且舒适。通过科学合理的体位摆放,不仅能提高手术效率,还能最大程度减少患者因体位不当引发的并发症。

  术中体温保护:传递温暖的生命关怀。在手术室中,患者体温下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手术室的低温环境、术中大量输注冷液体、麻醉药物对体温调节中枢的抑制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患者术中低体温。而低体温会增加患者术后感染风险,延长麻醉苏醒时间,甚至影响凝血功能,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术中体温保护是手术室护士的重要职责之一。手术前,护士会提前预热手术床,使用升温毯等设备,让患者一进入手术室就能感受到温暖。在手术过程中,对于需要输注的液体和血液制品,护士会使用加温设备进行预热后再输入患者体内,避免冷液体对患者体温的影响。同时,会尽量减少患者身体暴露面积,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用保温单覆盖患者身体。此外,一些先进的手术室还配备了充气式加温仪,通过向保温毯内输送温暖的空气,持续为患者加热,维持体温稳定。手术室护士会定时监测患者体温,一旦发现体温下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复温。她们用这些细致入微的操作,为患者筑起一道抵御低温的防线,让患者在冰冷的手术台上也能感受到生命的温暖。

  器械清点流程:杜绝隐患的“双重保险”。器械清点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就像一道“双重保险”,能有效防止手术器械、纱布等物品遗留在患者体内,避免给患者带来严重伤害。整个器械清点流程严谨且规范,贯穿手术前、中、后三个阶段。手术开始前,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会共同对手术所需的器械、纱布、缝针等物品进行全面清点,仔细核对数量、规格,并准确记录在器械清点单上。手术过程中,每使用一件器械、一块纱布,器械护士都要及时告知巡回护士,确保双方心中有数。当手术进入关键步骤,如关闭体腔前后,护士们会再次进行严格的器械清点,确保所有物品数量准确无误。手术结束后,还要进行最后一次清点,确认所有器械和物品齐全,与术前记录一致。在清点过程中,任何一个细微的差异都不能放过。如果发现器械或物品数量不符,护士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手术区域内仔细查找,必要时还会借助X线等设备进行排查。正是这种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让手术室护士们成功避免了无数可能发生的医疗事故,守护着患者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