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版 科普

“半麻”比“全麻”更安全?一文看懂麻醉方式的选择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5月15日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 孙力夫

  在医疗手术领域,麻醉如同为患者打开一扇通往无痛世界的门,帮助他们在手术过程中免受痛苦。然而提到麻醉,许多人心中会有疑惑:“半麻”和“全麻”到底哪个更安全?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两种麻醉方式的原理、适用场景和潜在风险,从而明晰麻醉方式背后的选择逻辑。

  什么是“半麻”?“半麻”医学上称为椎管内麻醉,主要包括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麻醉。它的原理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椎管内,阻断脊神经的传导功能,使相应部位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暂时丧失,从而让患者在手术部位失去知觉,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意识清醒。比如在剖宫产手术中,医生常常采用硬膜外麻醉,产妇在手术过程中虽然下半身没有感觉,但能清楚地感知周围环境,还能听到医生和护士的交流。

  什么是“全麻”?“全麻”即全身麻醉,是通过静脉注射、吸入等方式将麻醉药物送入体内,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暂时失去意识、痛觉,同时肌肉松弛,呼吸也需要依靠呼吸机维持。想象一下,患者就像进入了一段深度睡眠,对手术过程毫无记忆。像心脏搭桥手术、颅脑手术等大型复杂手术,全麻是常见的选择,因为它能让患者在完全无痛、安静的状态下接受手术,便于医生顺利操作。

  不同的手术类型和患者状况决定了麻醉方式的选择。“半麻”适用于下腹部、下肢以及会阴部的手术,如疝气修补术、膝关节置换术、痔疮手术等。这类手术对麻醉范围的要求相对局限,“半麻”既能满足手术的麻醉需求,又能让患者保持清醒,方便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感受和反应。“全麻”适用于那些创伤大、时间长、操作复杂的手术,以及一些对肌肉松弛要求高、患者无法配合的手术。例如,肿瘤切除手术可能涉及多个器官和组织,手术时间较长,全麻可以确保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保持稳定的麻醉状态;对于小儿患者,由于他们难以在手术中保持安静和配合,全麻也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

  “半麻”和“全麻”的安全性不能简单地进行比较。“半麻”相对来说,对患者的全身生理功能影响较小,尤其是对心肺功能的干扰较弱,术后患者恢复清醒的时间较短,也不容易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但“半麻”并非没有风险,可能会出现穿刺部位疼痛、感染,以及麻醉平面过高导致呼吸抑制、血压下降等情况。全麻虽然听起来让人觉得风险更大,但随着现代麻醉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安全性也在不断提高。麻醉医生会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基础疾病等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先进的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用量。不过全麻也存在一定风险,如麻醉药物过敏、呼吸道梗阻、苏醒延迟等,还可能在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喉咙疼痛等不适症状。麻醉方式的选择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医生会从手术需求、患者身体状况、麻醉风险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首先,手术的类型和复杂程度是关键因素,大型复杂手术往往更适合全麻,而相对简单、部位局限的手术则可以考虑“半麻”。其次,患者的身体状况至关重要,对于患有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医生会谨慎选择对身体影响较小的麻醉方式,以降低手术风险。此外,患者的意愿和心理状态也会被纳入考虑范围,如果患者对手术存在强烈恐惧,无法在清醒状态下配合手术,全麻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半麻”比“全麻”更安全的说法,源于对麻醉技术的片面认知。在现代医学体系中,两种麻醉方式各有优劣,安全性取决于患者个体、手术需求和医疗团队的专业水平。从精准的药物调控到严密的生命监测,麻醉医师用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为每一台手术保驾护航。当患者躺在手术台上时,他们选择的不仅是一种麻醉方式,更是现代医学追求安全与舒适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