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版 科普

一文讲解清楚“小黄人”的那些事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5月15日

  □宁阳县妇幼保健院 石冉冉

  新生儿黄疸是许多新手父母在宝宝出生后不久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作为一种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黄疸通常在宝宝出生后的2到3天出现,表现为皮肤和巩膜呈现黄色。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新生儿黄疸是无害的,并在几周内自行消退,但了解和监测其发展对于确保宝宝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什么会出现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的出现主要与胆红素代谢有关。胆红素是一种由红细胞分解产生的黄色素,它经过肝脏处理后,会随胆汁排入肠道,最终通过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在胎儿时期,胎儿的红细胞数量较多,出生后这些红细胞开始大量分解,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迅速升高,新生儿的肝脏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无法迅速处理和排出这些胆红素,因此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导致皮肤和巩膜呈现黄色,并且新生儿的肠道菌群尚未建立,无法有效将胆红素转化为可排泄的物质,这也加剧了胆红素的积累。新生儿黄疸的出现还与出生后的生理变化有关,婴儿出生后从依赖母体转变为独立呼吸和代谢,这一过程涉及许多生理调整,新生儿的红细胞寿命较短,分解速度较快,产生的胆红素较多,并且婴儿的肝脏功能在出生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适应并有效地处理这些胆红素。母乳喂养的婴儿有时会出现一种特殊的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因为母乳中某些成分可能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这种情况通常在婴儿适应母乳喂养后逐渐改善。

  新生儿黄疸的类别。新生儿黄疸主要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生理性黄疸是最常见的类型,足月儿多在生后2到3天出现,4到5天达高峰,轻者仅限于巩膜、面颈部,重者延至躯干、四肢,一般2周内消退,早产儿消退较慢,可延长到生后2到4周。这种黄疸是由于新生儿体内红细胞分解速度较快,产生的胆红素较多,而肝脏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无法及时处理这些胆红素所致,生理性黄疸通常逐渐消退,对婴儿的健康没有明显影响。出现以下情况时考虑为病理性黄疸。(1)日龄不足24h出现黄疸,血清总胆红素TSB>102μmol/L(6mg/dL);(2)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220.6umol/L(12.9mg/dL);早产儿>255umol/L(15mg/dL);(3)血清结合胆红素>26umol/L;(4)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umol/L(5mg/dL);(5)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到4周,或进行性加重。病理性黄疸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例如母婴血型不合、肝脏疾病、感染以及某些遗传性疾病等,这些因素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或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严重受损,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医疗干预,以防止胆红素过高对婴儿神经系统造成损害。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通常在婴儿出生后一周左右出现,与母乳中某些成分影响胆红素代谢有关,这种黄疸通常较为轻微,对婴儿健康没有明显影响,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暂时停止母乳喂养以观察情况。

  新生儿出现黄疸后家长应该怎么办?当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时,家长不必过于担忧。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的2至4天内出现,并在2周内自行消退,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帮助婴儿缓解黄疸,例如增加喂奶次数,确保婴儿摄入足够的液体,这有助于促进胆红素的排泄。适当的光照也有助于降低胆红素水平,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让婴儿适度暴露在自然光下或使用医院提供的蓝光治疗设备进行光照治疗。如果黄疸在2周后仍未消退,或者黄疸程度加重,家长应及时咨询医生,以排除其他潜在问题。对于病理性黄疸,家长需要更加谨慎,病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的24小时内出现,或者黄疸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家长应立即联系医生进行详细检查。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液检查,以确定胆红素水平,并评估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能会采取光照治疗、换血疗法或其他医疗干预措施,以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防止其对婴儿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措施,家长都应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确保婴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