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版 科普

破解儿童成长的烦恼:儿内科常见问题解析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5月15日

  □黄骅市人民医院 齐圆圆

  儿童成长过程中,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及神经系统的健康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将系统梳理儿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及预防策略,为各位家长提供科学应对方案。

  呼吸系统。(一)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占儿科门诊量的40%以上。病原体以鼻病毒、冠状病毒为主,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典型症状包括发热(38℃到39℃)、流涕、咳嗽及咽痛,病程持续5到7天。治疗要点如下。对症处理:体温≥38.5℃时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避免阿司匹林(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物理干预: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可缓解鼻塞。预防策略: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6月龄以上儿童建议每年接种。(二)支气管哮喘。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胸闷,夜间及晨起加重。诱因包括过敏原(尘螨、花粉)、冷空气及呼吸道感染。治疗要点如下。急性发作期:雾化吸入沙丁胺醇等短效β₂受体激动剂,快速缓解气道痉挛。缓解期: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ICS)单药作为一线控制药物,控制气道炎症。环境管理:使用防螨床品、空气净化器,避免饲养宠物。(三)肺炎。肺炎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病因,病原体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病毒及支原体。典型症状为高热、咳嗽、气促,重症患儿可出现呼吸衰竭、脓毒症。治疗要点如下。抗菌药物:细菌性肺炎首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支原体肺炎需使用阿奇霉素,阿奇霉素疗程通常为3天或5天。支持治疗:氧疗、机械通气及液体管理,维持血氧饱和度≥94%。疫苗接种: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可覆盖70%以上致病血清型,建议2、4、6月龄接种基础免疫,12到15月龄加强。

  消化系统。(一)急性胃肠炎。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及沙门氏菌是主要致病源,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水样便或蛋花样便)、发热。严重脱水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治疗要点如下。口服补液: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低渗口服补液盐(ORS),预防脱水有效率达99%。补锌治疗:(6月龄以上20mg/d,持续10到14天)可减少腹泻复发。饮食调整:母乳喂养儿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儿可改用无乳糖奶粉。(二)功能性消化不良。表现为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痛,病程超过2个月。病因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相关。治疗要点如下。饮食调整,避免高脂、高糖食物,少食多餐。

  免疫系统。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及哮喘构成“过敏进程”,尘螨、花粉及食物过敏原(牛奶、鸡蛋)是主要诱因。治疗要点如下。过敏原回避:尘螨过敏者使用防螨床品,花粉季减少外出。药物治疗: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是过敏性鼻炎一线用药,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可缓解瘙痒。严重特应性皮炎可短期使用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免疫治疗:舌下或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不同地区剂型选择存在差异)。

  神经系统。(一)热性惊厥。6月龄至5岁儿童高发,发病率为2%到5%。典型表现为发热初期(体温≥38℃)出现的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持续数秒至10分钟,多数预后良好。治疗要点如下。急性处理:侧卧位、清理口腔分泌物,避免按压肢体。药物预防:频繁发作(≥2次/24小时)者可短期使用地西泮(0.3到0.5mg/kg)。家长教育:告知热性惊厥与癫痫无关,无需长期抗癫痫治疗。(二)癫痫。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抽搐、意识障碍及感觉异常。治疗要点如下。药物治疗:首选单药治疗,如丙戊酸钠(全面性发作)、奥卡西平(部分性发作),需注意2岁以下婴儿慎用奥卡西平(可能诱发低钠血症)。外科干预:药物难治性癫痫可考虑胼胝体切开术或迷走神经刺激术。生活方式管理:避免熬夜、饮酒,定期复查脑电图及肝肾功能。

  儿童健康是家庭幸福的基石。通过疫苗接种、环境管理、合理饮食及科学用药,大部分的儿科常见疾病可实现有效防控。家长需掌握疾病识别要点,做到早发现、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