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版 科普

手术室护理之心理支持:让患者安心上手术台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5月15日

  □贵港市覃塘区人民医院 黄容

  手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方式,也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但是面对手术,大部分患者都表现出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导致患者的情绪不稳定、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也不利于术后恢复。因此,面对患者对手术的各种心理问题,需要开展心理疏导对策,让患者安心上手术台、顺利恢复健康。对此,手术室的心理支撑非常重要。需要医护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手术治疗过程、明确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对策等,让患者放心,并对医护人员建立信心。以下就手术室的心理建设重要性及支持策略进行研究。

  手术室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一)降低心理因素对手术过程的影响。人体的心理素质对身体会产生暗示作用,如焦虑的情绪导致人体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手术室的手术过程需要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才能促使机体正常的运行,因此手术室的心理护理与支撑可以降低患者的恐惧、压力及焦虑引发的系列问题,确保患者的身体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规避出血量多、麻醉风险等危险情况。(二)搭建患者与医护人员的信任桥梁。医患关系是重要的治疗隐性手段,健康的医患关系可以帮助营造和谐的治疗环境。因此,手术室心理支撑可以让患者对医护人员建立十足的信心,搭建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信任桥梁,建立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进而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护理,降低手术中的风险,提高患者的身心愉悦度。

  手术室护理的心理支持的方式。(一)倾听与沟通,化解手术误解。患者对手术的恐惧主要来源于对手术的误解,患者不了解手术的方式、过程及可能出现的情况,因此会产生对未知的恐惧。鉴于此,手术室的医护人员、护士需要与患者沟通,化解手术误解。首先,倾听患者的心声,了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医护人员引导患者说出自己对手术的疑问,将心理的恐惧、问题全盘托出,进而为心理沟通提供媒介。其次,与患者心灵沟通。医护人员在了解患者的疑虑、恐惧根源后,就要耐心解答,分析手术的必要性、采取的主要方式、达成的预期效果,可能出现的风险及采取的措施等。促使患者对手术过程有大致的认知,降低恐惧及焦虑情绪,缓解手术心理压力。最后,开展放松训练。医护人员引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减轻心理负担,保持稳定的情绪。通过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倾听与沟通,化解患者对手术的误解与猜测,建立科学的认知,进而解决心理问题,助力手术过程的顺利开展。(二)情绪支持,安抚患者内心。稳定患者情绪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手术室心理支持需要在术前稳定患者的心理及情绪,促使患者的身体数值在标准范围内。为此,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语言鼓励、身体按摩等方式帮助患者稳定情绪,放松身心,获得心理素质的健康建设。如医护人员鼓励患者:“通过我们的配合,手术一定会成功的!”“任何手术都会有风险,但我们已经掌握应对风险的方式方法,因此不用担心!”“您的身体指标非常好,身体素质好,这样手术就成功了一半!”通过鼓励促使患者对自己、对医生建立信心,解决心理问题。另外,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握手、轻拍肩膀、按摩胳膊等方式,放松患者的身心,杜绝心理负担过重引发的手术风险。(三)术后回访,彻底解决心理疑虑。在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及时与患者沟通恢复细节,促使患者对手术的结果建立详细的认识,放下心理防御,更好地配合医生开展继续治疗。术后,患者可能会因为疼痛形成焦虑、烦躁的情绪,医护人员需要及时解释术后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对策,让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逐渐消除烦躁情绪,恢复稳定的心理素质,进而缓解恐惧、焦虑、担心导致心理问题。因此,术后回访是手术室心理支持的重要环节,解决患者的术后疑问及担忧,为身体恢复提供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