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州市人民医院 李国坚
在现代社会,颈椎病已经成为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它如同一个隐匿在暗处的“健康杀手”,悄悄地影响着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颈椎病的历史演变。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对类似颈椎病的论述,当时将其归为骨痹、风痹、湿痹等范畴,并提出活血化瘀、祛风、祛湿等治疗方法。西医对颈椎病的研究起步较晚,19世纪初叶才开始关注。1911年Bailey提出颈脊髓受压症状,随后Elliott、Stookye发现颈椎骨质增生压迫脊髓和神经根等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20世纪,对颈椎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如1952年Brqin等将颈椎病分为脊髓型和神经根型。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也开始重视颈椎病的研究与治疗,众多医学先驱们在诊断、治疗等方面不断探索,从推拿、牵引等非手术治疗到手术方式的逐步改进。
颈椎病的病因。(一)退行性改变。这是颈椎病最根本的原因。随着年龄增长,颈椎间盘水分丢失,弹性降低,容易破裂,导致椎间高度下降。同时,椎体边缘出现骨刺生长,关节突关节发生病变,韧带增厚钙化等,这些改变使得神经根、脊髓或血管受到压迫或者交感神经受到激惹。(二)机械应力。不良的体位,如长时间低头看手机、长时间伏案工作,或者重复性的颈部运动等,会给颈椎带来过度的机械应力,加速颈椎的退行性变化。(三)其他因素。遗传因素也有一定的影响,有家族倾向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外伤如交通事故、运动伤害等可能导致颈椎结构损伤进而引发颈椎病;此外,不合适的生活习惯等也在颈椎病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
颈椎病的症状。颈椎病症状多样且涉及多个系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常有放射性疼痛,从颈部沿手臂放射至手指,且疼痛在颈部特定活动或长时间固定姿势时加剧。还有患者会出现手臂麻木、无力感,头痛、眩晕等症状,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会出现肢体活动受限等情况。
颈椎病的预防。(一)生活习惯调整。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是关键。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备,避免长时间低头或抬头。睡觉时应选择合适的枕头,高度8到15cm,仰卧者枕高一拳,侧卧者枕高一拳半,枕芯柔软且形状符合颈椎生理曲度,像中间凹陷的马鞍形就较为合适。(二)适度运动。定期进行颈部锻炼,如颈部的伸展、旋转、侧弯等运动,像颈部操、瑜伽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通过放风筝、打羽毛球等户外运动增强颈部肌肉力量。(三)避免颈部损伤。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抬重物等急性损伤,若软组织有损伤要尽早治疗。(四)防寒保暖。颈部要注意保暖,避免空调直吹,洗发后吹干再入睡等。寒冷刺激会使颈部肌肉痉挛,影响血液循环。
颈椎病的康复治疗。(一)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牵引、按摩等。热敷和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紧张,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牵引能减轻颈椎压力,但要注意力度和频率。(二)运动治疗。通过特定的颈部运动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改善颈椎稳定性。如颈部抗阻后仰、左右拉伸等动作能有效锻炼颈部肌肉。(三)手法治疗。专业按摩师的手法按摩可调整颈椎关节和肌肉,缓解不适。其通过揉、捏、推等手法放松肌肉,调整关节错位。(四)药物治疗。口服或外用药物能够缓解疼痛、消炎、消肿。口服的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减轻炎症和疼痛;外用膏药也能发挥一定作用。(五)针灸治疗。针刺颈部穴位调整气血运行。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如风池、天柱等,可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改善颈部肌肉紧张状态。(六)佩戴颈托。在颈部佩戴颈托可限制活动,减轻压力促进恢复。颈托能有效支撑颈部,防止颈椎进一步损伤,帮助颈椎恢复正常生理曲度。(七)生活方式调整。继续保持正确姿势,避免长时间低头,选择合适枕头保证睡眠质量等。
了解颈椎病的病因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预防,掌握其症状能使我们及时发现异常,而熟悉预防和康复方法则有助于我们在面对颈椎病时能够有效地应对,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