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县中心医院麻醉科 田玲玲
你有没有想过,做手术时,麻醉医生总是告诉患者“放松,马上要开始了,几分钟后就能睡着了”。接着,患者在一片温暖的安抚中进入了“梦乡”,等醒来时手术已经结束。但问题来了,既然进入了“睡眠状态”,为什么全麻和自然的睡觉感觉完全不同呢?患者真的在全麻中“睡着”了吗?
什么是全麻?全麻医学上叫全身麻醉,是通过一系列麻醉药物的联合使用,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无意识、无痛,并且失去对手术的记忆。全麻的核心作用是通过药物干预大脑,阻断神经信号的传递,从而让患者失去对外界刺激的知觉。简单来说,全麻就是通过药物让大脑“休眠”,但这种休眠是人为控制的,而非自然生理的睡眠。
全麻到底怎么让患者“睡着”?全麻药物通过静脉或吸入的方式进入体内,作用于大脑的神经系统。最常见的麻醉药物包括丙泊酚、七氟醚、舒芬太尼等,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让大脑无法处理信息、感知疼痛,甚至连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功能都可以暂时控制。其中,丙泊酚是一种常用的麻醉药,它能够迅速进入大脑,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得意识丧失。想象一下,丙泊酚就像一个开关,它关闭了患者的“大脑意识开关”,患者不再知道周围发生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真正进入了自然的“睡眠”状态。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会持续监测患者的生理状态,确保患者处于麻醉的合适深度。这个过程就像是给患者按下“暂停键”,意识和感觉被屏蔽,不会真正进入自然睡眠的深度。
为什么全麻不同于自然睡眠?既然全麻能让患者“睡着”,那为什么醒来时患者感觉完全不同呢?答案就在于大脑的活动状态。自然睡眠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包含浅睡和深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深度睡眠阶段。这时候,身体得到修复,记忆也得以巩固。而全麻则没有这些过程。全麻下,大脑的神经活动基本被“切断”,药物让患者的大脑停止了那些调节意识、感知和记忆的功能,完全屏蔽了外界的刺激。相比之下,正常睡眠的脑电波活动是有规律和节奏的,它会经历几个不同的阶段,包括浅睡期、深睡期和REM(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脑电活动。这些都是在全麻下无法经历的。而且,常常有人在醒来后感到困倦、头晕或是记忆模糊,这与全麻中大脑的活动状态有关。在全麻中,大脑虽然没有被“杀死”,但也没有机会像在睡眠中那样进行自然的恢复和整理。
麻醉与自然睡眠的关键区别:失去记忆。另一个与自然睡眠最显著的不同是——记忆。我们通常记得自己睡觉前的一些事情,但在全麻过程中,患者几乎不可能记得任何东西。从全麻的药物作用来看,它不仅让患者失去知觉,还阻止形成记忆。换句话说,在麻醉药物的作用下,患者的大脑“关闭”了处理记忆的功能。手术结束后,患者会发现自己“错过”了整个过程,醒来时就像是时间跳过了一样。
安全性和控制。在全麻过程中,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手术类型以及麻醉药物的作用,来调整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式,确保患者始终处于一个安全的麻醉深度。这是自然睡眠无法做到的。全麻的过程是经过精确控制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高度专业判断。而自然睡眠则是身体自发调节的过程,虽然我们在深睡阶段也会进入一种相对“无意识”的状态,但大脑仍然在进行必要的修复和调节。全麻则相当于将这些修复过程“暂停”,让大脑休息但不进行修复。
通过这一番探索,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全麻并不是患者“睡着”了,而是通过药物控制大脑的意识和感知。麻醉让患者无法感受到手术过程中的疼痛,甚至不记得手术发生的任何细节。它是一种深度的“暂停”,而非自然的休息。患者会在手术后醒来,感觉就像一觉睡醒,但实际上患者并没有像在自然睡眠中那样经历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