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临桂区南边山镇卫生院 易美兰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由于长期的高血压状态会对血管壁造成持续的压力和损伤,使得他们成为脑卒中的高发人群。因此,了解并识别中风前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脑卒中的定义与类型。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或全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导致死亡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通常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一)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进而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缺血性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85%左右,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二)出血性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流入脑组织或蛛网膜下腔,引起脑组织损伤和颅内压增高。出血性卒中占所有脑卒中的15%左右,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关系。高血压是导致脑卒中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的高血压会对血管壁造成持续的压力和损伤,使血管壁变得脆弱、弹性降低。这容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当脑部血管出现这些病变时,就可能会发生脑卒中。高血压还会增加血管破裂出血的风险,从而引起出血性脑卒中。
中风前兆的识别。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识别中风前兆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一步。(一)突发剧烈头痛:突然出现剧烈头痛,与以往的头痛性质不同,如胀痛、刺痛、搏动性疼痛等,且持续不缓解。可能原因是脑血管破裂或堵塞,导致颅内压力升高或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二)视力改变:突然出现视力模糊、眼前发黑、视物重影或失明等症状。可能原因是视网膜或脑部视觉中枢的血液供应暂时中断,引起的短暂性视力障碍。(三)肢体无力或麻木: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感,如手臂、腿部、面部等。可能原因是脑部供血不足,导致神经功能暂时性障碍,影响了肢体的正常活动。(四)语言障碍:突然出现说话不清、语言表达困难或理解他人语言出现障碍。可能原因是大脑语言中枢供血不足或受到损伤,影响了语言功能。(五)意识障碍:突然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短暂性的意识丧失或昏迷等症状。可能原因是大脑局部血液供应不足,影响了大脑的意识功能。如眩晕与平衡障碍,突然感到天旋地转、站立不稳或失去平衡感。可能原因是脑部供血不足,影响了内耳平衡系统或脑干、小脑等与平衡相关的脑组织功能。(六)其他前兆症状。哈欠连天:在没有睡眠不足、过度劳累等原因的情况下,频繁打哈欠可能是大脑缺氧的表现。鼻出血:如果本身没有鼻部疾病,但频繁出现鼻出血,可能是血压波动或脑血管病变的一个信号。口角歪斜:照镜子时发现一侧嘴角下垂,笑时更加明显,可能是面神经受到影响。
预防措施。健康饮食: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低脂肪蛋白质,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适量运动: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素质,降低脑卒中的风险。戒烟限酒:戒烟可以减少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栓生成的风险;限酒则可以降低血压和减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确保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遵医嘱用药: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指标的检测。及时发现异常:通过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健康隐患,如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关注危险因素:高血脂是脑卒中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关注自己的血脂水平,必要时进行降脂治疗。管理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有助于降低脑卒中的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关注自己的体重变化,必要时进行减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