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县医院 高祥云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患者而言,日常活动中的憋气感如同无形的枷锁,限制着生活的自由度。其实,通过科学设计的呼吸训练与居家运动方案,患者完全可以在家中重塑呼吸功能,让憋气感逐步减轻。本文将为慢阻肺患者提供一套“可操作、易坚持”的日常训练指南。
缩唇呼吸。慢阻肺患者的气道因炎症、黏液堵塞或弹性减退,导致气体进出肺部的阻力增加,就像被堵住的水管。缩唇呼吸通过模拟吹口哨的嘴型,延长呼气时间,使气道内压力上升,避免呼气时胸腔内压骤降导致的小气道塌陷。这种呼吸方式看似简单,实则是重建呼吸节奏的“安全阀门”。(一)缩唇呼吸的“三步口诀”。第一步:放松坐立。选择靠背椅或床边,保持脊柱直立,肩颈放松,双手自然下垂或轻搭腹部。避免弯腰驼背,以免压迫胸腔。第二步:鼻吸口呼。用鼻子缓慢吸气,感受气流像羽毛般轻柔地填满腹部(而非胸部),此时腹部应像气球一样微微鼓起。随后用嘴唇缩成“吹口哨”状,缓慢呼气,腹部逐渐收缩。第三步:控制节奏。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例建议为1:2或1:3,例如吸气2秒、呼气4到6秒。每日可分3次进行,每次5到10分钟,根据体力调整。(二)缩唇呼吸的“场景化应用”。日常活动前:穿衣、洗漱、如厕前进行2到3分钟缩唇呼吸,为身体“预热”呼吸系统,减少活动时的憋气感。憋气发作时:当突然感到胸闷、气短,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坐姿进行缩唇呼吸,直到症状缓解。若缩唇呼吸10分钟内未缓解,或伴口唇发绀、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夜间睡眠前:平躺时膈肌上移,肺容量减少,易引发憋气。睡前10分钟练习缩唇呼吸,可降低夜间憋醒风险。
居家运动。慢阻肺患者常因害怕憋气而减少活动,但长期不运动会导致呼吸肌萎缩、心肺功能下降,形成“越不动越喘”的恶性循环。居家运动通过低强度、重复性的动作,逐步改善呼吸肌功能的力量与耐力,同时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为肺部提供更多氧气。(一)居家运动的“四大原则”。原则一:从“微运动”开始。避免突然进行高强度活动,可从床上运动、坐姿运动逐步过渡到站姿运动。例如,先练习“坐姿抬腿”“手臂伸展”,再尝试“靠墙站立”“原地踏步”。原则二:分段进行,劳逸结合。将运动拆分为多个短时段,每次5到10分钟,中间穿插缩唇呼吸或休息。例如,早晨完成“坐姿转体”5分钟,下午进行“靠墙深蹲”5分钟。原则三:结合呼吸节奏。运动时需配合缩唇呼吸,避免憋气。例如,抬手臂时吸气,放下手臂时呼气;抬腿时吸气,放下时呼气。原则四:选择安全环境。居家运动需在通风良好、地面防滑的区域进行,避免在高温、潮湿或空气污浊的环境中运动。(二)居家运动的“经典动作库”。动作一:坐姿抬腿(增强下肢力量与呼吸耐力)。坐在椅子上,双腿并拢,缓慢抬起一条腿至与地面平行,保持5秒后放下,换另一条腿。重复10次为一组,每日3组。抬腿时吸气,放下时呼气。动作二:靠墙深蹲(强化核心肌群与呼吸协调性)。背靠墙壁站立,双脚与肩同宽,缓慢下蹲至大腿与地面平行,保持3到5秒后站起。重复5次为一组,每日2组。下蹲时吸气,站起时呼气。动作三:手臂伸展(改善肩颈疲劳与呼吸幅度)。站立或坐姿,双臂向上伸直,手掌相对,缓慢向两侧打开,感受胸部扩张,保持5秒后收回。重复10次为一组,每日3组。伸展时吸气,收回时呼气。
呼吸与运动的“协同效应”。组合一:坐姿转体+缩唇呼吸。坐在椅子上,双手交叉抱肩,呼气时缓慢向左侧转体,吸气回正;换侧重复。左右各5次为一组,每日3组。组合二:靠墙站立+缩唇呼吸。背靠墙壁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吸气时缓慢向上伸直双臂,呼气时放下。重复10次为一组,每日2组。
从每日5分钟的缩唇呼吸开始到低强度运动,患者需以“小步快跑”的心态坚持训练。呼吸训练与运动康复没有“速效药”,只有坚持才能让生活重新回归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