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版 科普

老年人跌倒后的初步检查与救治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5月15日

  □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卫固中心卫生院 郭少华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群体的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街头巷尾、小区内外,老年人跌倒的场景屡见不鲜。老年人因身体机能退化、反应能力减弱等原因发生跌倒的风险大大上升。跌倒这一突发状况,会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进而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讨论老年人跌倒后如何及时正确地检查和救助。

  跌倒的多重诱因:生理、疾病与环境因素。随着岁月流逝,老年人的肌肉力量逐渐减弱降低了关节灵活性,平衡功能减退降低了身体稳态维持能力,使老年人在日常活动中更易因重心偏移而失去支撑。疾病因素也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原因,帕金森病会影响老年人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行走时协调性变差增加了跌倒风险。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时会产生头晕、乏力等现象,让老年人瞬间失去对身体的控制。除此之外,环境因素同样不可小觑:如家中未固定的地毯、湿滑的地面是产生跌倒的隐患,光线照明不足的环境会削弱老年人识别障碍物的能力,不合理的家具布局也会增加行走过程中的碰撞,稍有不慎就会让人失去平衡而跌倒。

  初步检查:确保安全的关键步骤。老年人跌倒后第一时间进行初步检查是保障安全的关键,因此需协助其准确判断伤情严重程度并及时采取相应救助措施。意识评估是首要步骤,可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观察老年人睁眼反应、言语表达和肢体运动,快速判断老年人的意识状态。若老年人可以自主睁眼、清晰说话且按指令活动肢体说明情况相对较好,反之则需高度警惕。接着要关注老年人的生命体征,用手轻触其颈部感受脉搏跳动是否规律有力,正常成年人每分钟60到100次,老年人则为每分钟50到100次。与此同时,要留意老年人的呼吸,看胸廓起伏是否平稳。随后要检查老年人全身各部位,重点是检查头部、脊柱、四肢等部位。从头部开始轻轻触摸老年人头部有无肿块、压痛,观察其五官有无出血的情况。接着依次检查颈部、胸部、腹部、四肢,重点留意活动时有无疼痛加剧、畸形的状况,避免遗漏潜在的伤情。

  现场救治:正确应对跌倒后的紧急情况。如果见到老年人伤口出血要尽量保持镇定,立即找干净纱布、毛巾等按压止血,按压力度要适中,太轻止不住血,太重怕压坏组织。如果出现大面积出血,要立刻包扎并迅速就医。碰上疑似骨折,千万别随意挪动老年人骨折的部位,以防止断骨移位加重损伤,应固定受伤部位避免不必要的活动,并立即找木板、树枝等,简单固定骨折处,动作务必轻柔避免再次受压或摩擦,等待专业救援到达。面对颅脑损伤,要让老年人保持安静平躺,头部稍垫高,别轻易晃动脑袋。若老年人呕吐,迅速将其头偏向一侧免得呕吐物堵塞气道引发窒息。时刻留意老年人状况,尽快呼叫专业急救人员前来处理,为老年人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预防跌倒:从环境与健康管理入手。对于老年人来说,跌倒是威胁安全健康的“隐形杀手”,但借助科学的环境改造与持续的健康管理,绝大多数跌倒风险都能被提前化解。简化家居空间、保持地面干燥清洁,给卫生间、厨房这些常沾水的地方铺上防滑垫,可大大降低跌倒的风险。与此同时,充足的照明也是防止跌倒的重要因素,保证房间各个角落都有良好的照明,帮助老年人识别潜在的障碍物。另外,健康管理同样不能忽视,定期带老年人去体检,有助于及时发现可能影响行动能力的健康问题。运动干预也很重要,经常陪老年人散散步、打打太极,让老年人的肌肉更强壮、身体更灵活,提升老年人的平衡感和身体协调性。

  老年人跌倒后的初步检查须迅速评估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全面检查看看是否存在骨折、出血等损伤,以判断伤情严重程度并进行及时救助。与此同时,应强化日常预防,改善居住环境,减少跌倒诱因。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要不断优化预防救助措施,给老年人稳稳当当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