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爱尔睛亮眼科医院 钟荣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这扇“窗户”也可能逐渐变得模糊。白内障便是其中的一大元凶,好在随着医学的进步,治疗白内障已不再是难题。
什么是白内障?白内障简单来说就是眼睛里原本清澈透明的晶状体变得像蒙上了一层雾一样浑浊不透明。我们可以把眼睛想象成一台精密的照相机,晶状体就好比相机的镜头,负责把光线聚焦到视网膜上,让我们能看清东西。一旦晶状体变得浑浊,光线就没办法正常透过,就像相机镜头脏了,拍出来的照片变得模糊不清,我们的视力也就跟着下降了。
白内障有哪些症状?(一)视力逐渐下降。这是最常见的症状,而且是慢慢发生的,双眼视力会越来越差,重点是这个过程不会有疼痛感,很容易被忽视。比如看东西越来越模糊,看电视、手机屏幕上的字也看不清楚了。(二)眼前像有薄膜遮挡。患者会感觉眼前好像总有一层薄薄的膜挡着,就像隔着毛玻璃看东西,视野变得不清晰,这种遮挡感会随着病情发展越来越明显。(三)单眼视物重影。明明只用一只眼睛看东西,却感觉看到的物体变成了两个,出现重影现象。这会严重影响日常活动,比如走路时容易踩空,上下楼梯也变得危险。(四)“老花眼”突然减轻。有些老年人发现自己的老花眼症状好像突然减轻了,看近处不用戴老花镜也能看清了,千万别以为这是好转。实际上,这很可能是白内障在作怪,晶状体浑浊改变了眼睛的屈光状态,等白内障病情加重,视力还是会大幅下降。(五)强光下视物模糊。在阳光下或者夜间灯光下,视力会变得更差,看东西模糊不清。这是因为浑浊的晶状体在强光下,对光线的散射和折射更严重,进一步影响视觉效果。
白内障是怎么引起的?(一)年龄因素。这是最常见的原因,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就像用久了的机器零件,慢慢老化、变性,变得浑浊,所以老年人患白内障的概率比较高。(二)紫外线照射。长期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眼睛受到紫外线的伤害,会加速晶状体的老化和浑浊。比如在高原地区或者海边生活的人,由于紫外线照射强烈,患白内障的风险就相对较高。(三)疾病影响。像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和血液循环,进而影响晶状体的营养供应,增加白内障发生的可能性。(四)眼部外伤。眼睛受到撞击、划伤等外伤,可能直接损伤晶状体,导致其浑浊。(五)药物影响。长期使用某些药物,比如缩瞳剂和糖皮质激素,也可能诱发白内障。(六)其他因素。性别、青光眼病史以及遗传因素等,也可能和白内障的发生有关。不过,具体到某一个患者身上,很难确定到底是哪种因素起了主要作用。
老年人适合做白内障手术吗?很多人会问年纪大了还能做白内障手术吗?其实,年龄并不是手术的绝对限制条件。医生会综合评估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关键要看有没有其他基础疾病。如果患者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需要先把病情控制稳定。比如高血压患者,要把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糖尿病患者,血糖也要稳定达标。等这些基础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经过医生全面评估,认为身体条件适合手术了,才可以进行白内障手术。只要术前准备充分,手术过程顺利,很多老年人做完手术都能恢复良好的视力。
白内障手术的效果能维持多久?白内障手术一般来说效果是很持久的,可以维持终身。手术中会把浑浊的晶状体摘除,植入人工晶体。现在的人工晶体材料非常先进,不仅性质稳定,不容易出现排异反应,而且光学性能好,能让光线很好地聚焦成像。同时,人工晶体还具有弹性和亲水性,植入眼睛后能和周围组织很好地适应,让患者长期受益。当然,随着年龄进一步增长,眼睛里的晶状体囊袋可能会出现老化浑浊,不过不用担心,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激光治疗,就能重新恢复清晰的视力。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比如眼睛受到严重外伤,导致人工晶体移位、脱位,才可能需要再次手术。
白内障术后需要注意什么?(一)按时滴眼药水。术后医生会开眼药水,患者要严格按照要求,坚持滴3到4周。眼药水能预防感染,促进眼部恢复,千万不能偷懒或者自行停药。(二)保持眼部卫生。术后眼睛非常脆弱,要特别注意不能让生水进入眼睛,也不要用手揉眼睛,手上细菌多很容易引起感染。同时,要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眼睛受到碰撞。(三)注意饮食清淡。术后一个月内,饮食要以清淡为主,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有助于身体恢复。
哪些情况不适合做白内障手术?(一)患者不愿意手术。如果患者自己不想做手术,或者家属不同意,没有获得患者或其代理人的知情同意,是不能进行手术的,毕竟手术需要患者和家属的配合。(二)对视力影响不大。如果白内障病情很轻,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没有明显影响,而且通过佩戴眼镜或者使用其他辅助装置,就能满足日常视力需求,这种情况下可以先不做手术、继续观察。(三)手术风险高。如果患者同时患有其他严重疾病,比如眼部有活动性炎症,这时候做手术容易导致炎症扩散;角膜内皮数量过少,手术后角膜可能无法正常维持透明状态;眼压过高,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并发症。这些情况下,不适合进行白内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