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人民医院 代立娟
在无影灯聚焦的手术台上,护士与医生如同精密机械的齿轮组,通过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衔接三大环节的紧密咬合,将手术风险转化为可控的医疗流程。手术室护士既是手术器械的传递者,也是患者生命体征的守护者,更是多学科协作的协调者。
术前准备。(一)环境标准化管理。①温湿度调控:手术室温度需维持在21℃到25℃,湿度50%到60%,避免患者术中低体温或设备受潮。②设备预检:麻醉机、高频电刀、超声刀等设备需提前开机测试,确保参数设置符合手术需求。③无菌屏障建立:手术切口周围及器械托盘至少覆盖4到6层无菌单,其他部位至少2层。(二)患者精准评估。①生理指标核查:核对患者术前8小时禁食禁水情况,检查血糖、电解质、凝血功能等指标。②过敏史筛查:重点询问患者对碘伏、胶布、乳胶制品的过敏史,更换替代消毒剂或防护用品。(三)器械规范化准备。①基础器械包:常规手术需准备开腹包、持针器、血管钳等12类器械,根据手术类型准备标准化器械包。器械护士需提前15到30分钟刷手,清点核对器械物品,确保无缺失、无锈蚀、无功能异常。②专科器械配置:根据手术类型补充特殊器械,如神经外科手术需准备显微剥离子、双极电凝镊。③耗材完整性检查:一次性耗材需核查生产日期、灭菌批号、包装完整性。(四)流程模拟演练。①复杂手术预演:针对复杂四级手术,医护团队需进行流程推演,明确各阶段器械传递顺序、设备切换节点、应急处理预案。②体位摆放练习:对俯卧位、侧卧位等特殊体位,护士需提前练习患者皮肤保护垫的放置方法,避免压疮、神经损伤。
术中配合。(一)器械传递。①预判式传递:器械护士需根据手术步骤预判器械需求,如胆囊切除术需在分离胆囊三角前提前传递分离钳,减少医生等待时间。②无菌技术规范:传递器械时尖端朝向医生,柄部朝向护士,避免污染。镊子类器械需用无菌纱布包裹传递,防止滑脱。③器械台管理:手术台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无菌区,器械护士需按区域分类放置器械,及时清理血污,保持台面整洁。(二)生命体征守护。①麻醉深度监测:巡回护士需实时监测麻醉深度指数,观察患者睫毛反射、肌松程度、呼吸频率,及时调整麻醉药物剂量。②液体管理:根据手术出血量、尿量、中心静脉压调整输液速度,如肝切除手术需维持尿量>0.5ml/kg/h,防止肾灌注不足。③压疮预防:前使用压力再分布垫(如凝胶垫/气垫),术中保持体位稳定。(三)应急响应机制。①大出血处理:当出血量>500ml/h时,巡回护士需立即启动“出血预警流程”。②设备故障应对:高频电刀故障时,护士需立即切换备用设备,同时用无菌纱布压迫止血;腹腔镜镜头起雾时,需用碘伏棉球擦拭镜头前端。③患者苏醒期管理:全麻患者苏醒时,护士需将床头抬高15°,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有无呛咳、躁动、喉痉挛等并发症。
术后衔接。(一)患者安全转运。①体位固定:脊柱手术患者需用脊柱板固定转运,保持头、颈、躯干呈直线,防止二次损伤。②管道管理:转运前需检查引流管、尿管、深静脉导管是否通畅,标记管道名称、深度、外露长度,防止脱管。③交接核查:与病房护士进行"三方交接"(手术医生、巡回护士、病房护士),核对患者身份、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用药情况等信息。(二)伤口精细护理。①敷料观察:术后24小时内每2小时检查一次伤口敷料,观察有无渗血、渗液、异味。如发现敷料浸湿面积>1/3,需立即更换。②切口护理:对清洁切口,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擦拭。③疼痛管理:采用数字评分法评估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对评分≥4分的患者,需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在无影灯下,护士与医生共同书写着生命守护的篇章,因此,了解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内容,有助于建立对医疗团队的信任,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