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当马牧林站在职业选择十字路口时,一个念头悄然出现:“医生治愈的是生命的长度,而教师却能延伸生命的宽度。”怀揣着“让更多人接过护理火炬”的信念,马牧林转身成为山东省烟台护士学校的一名教师。
“从治病救人到教案撰写,从心电监护仪到多媒体课件,身份转变带来的不仅是知识体系的重构,更是教育情怀的觉醒。”马牧林告诉深知自己肩负的不仅是传授护理知识的重任,更是培育未来护理人才的神圣使命。
教坛耕耘,“提灯”护梦绽芳华
在接下来的20载春秋里,马牧林始终如一地践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她将每一堂课都视为一次生命的对话,用生动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将护理专业的精髓一点点地渗透进学生们的心田。她不仅关注学生们专业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精神,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有温度、有担当的“提灯使者”。
“我带的2017级护理1班的护考通过率达到了100%,这是我们全体师生一起努力的结果。”提及20年教育生涯的“高光时刻”,马牧林的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她骄傲地提起了这个班的47名孩子。“那是一段充满汗水与欢笑、拼搏与坚持的难忘时光。每一名学生都很努力,即使在实习的前一天,孩子们仍在坚持学习。”马牧林说,护考通过率100%的优异成绩不仅是对学生们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对她作为班主任教育成果的最佳见证。
如今,那47名孩子已经各自奔赴在不同的护理岗位上,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患者送去温暖与希望。“当孩子们开始用专业守护他人,用爱心温暖世界,这才是教育最美的‘通过率’。”马牧林说。
以身为范,唤醒教育的生命之花
在马牧林看来,护理教育不仅是技能的传授,更是生命的唤醒。身为班主任,马牧林有一套自己的管理理念。“作为老师,只有热情是不够的,尤其是面对着一群中职起点的学生,更需要理性地帮助他们分析学习和未来,点燃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热爱。”马牧林深知,有目标才能有动力,在学生面前始终坚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如同种子,会在学生的心田里生根发芽。”马牧林说,为了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她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将最新的知识和理念融入教学中,让课堂充满活力和深度。
转换赛道,深耕养老勇担当
面对老龄社会的迫切需求,2015年,烟台护校开设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2021年增设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专业,马牧林也在这场变化中转换赛道,深耕于养老事业,将课堂变成“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场”,变成“链接青春与暮年的纽带”。
“在教育教学中,研究中职生的生长发育特点、心智特质、行为成长规律,学校开设涉老专业前,我和学校领导及专业负责人一起到烟台市各级养老机构进行学习调研,总结出适合养老专业中专生专业教育的策略。”马牧林说,作为学校老服学科组组长,她在教育中始终遵循岗课赛证融通,坚持目标导向,实施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无缝对接养老岗位需求。
“今年我带的2022级老服班的孩子们即将走出校门,奔赴各个养老护理岗位,目前已经有很多孩子在实习期间就被养老机构留用了。”马牧林骄傲地说。
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守护生命的初心。如今,马牧林依然坚守在护理教育的岗位上,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淡淡的痕迹,却从未磨灭她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与热爱。她的讲台,从青丝到白发,始终承载着无数学子的梦想;她的身影,在教室与实训室之间来回穿梭,忙碌而又坚定,继续书写着属于她的教育故事。
(本报记者 宋吉男 通讯员 刘永坪 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