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9版 科普

抗菌药物耐药性对健康影响有多大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5月12日

  □桂平市中医医院 赖德文

  抗菌药物(通常被称为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感染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一个严重的问题逐渐浮现——抗菌药物耐药性。这个问题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健康,还威胁着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抗菌药物耐药性及其对健康的深远影响。

  什么是抗菌药物耐药性?抗菌药物耐药性,简单来说,就是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抵抗能力。这意味着原本能够有效杀灭或抑制这些细菌的抗生素,现在变得无效或效果减弱。细菌通过多种形式获得这种抵抗能力,逃避被抑制和杀灭的命运。耐药性可以分为天然耐药性、获得耐药性、多重耐药性以及交叉耐药性。

  耐药性的危害。1.治疗失败:由于抗菌药物失效,感染难以控制,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原本一个简单的感染,因为耐药性的存在,可能变成致命的疾病。2.增加医疗成本:为对抗耐药菌株,可能需要更昂贵、更强效的药物进行治疗,这无疑会增加医疗费用的负担。此外,由于治疗失败或病情恶化,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住院治疗,这也将显著提高医疗成本。3.传播风险:耐药菌可以在患者之间传播,尤其是在医院环境中,导致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率上升。这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也给医护人员带来了更大的挑战。4.社会影响:耐药性问题可能会限制某些疾病的治疗方法,使得原本可以控制或治愈的疾病变得难以治疗。这不仅影响患者的个人健康,也对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造成威胁。例如,如果耐药性进一步发展,未来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些传染病无药可用的局面。5.全球挑战:耐药性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一挑战,以确保人类健康和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每年都会举办“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活动,以提醒全球公众和卫生专业人士关注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

  耐药性的成因。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成因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滥用抗菌药物不仅包括无指征用药,还包括用药剂量不足、疗程不够以及不恰当的联合用药等。这些行为会导致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减小甚至消失,使抗菌药物疗效降低甚至无效。

  如何预防抗菌药物耐药性?1.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合理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这需要医生和实验室人员的共同努力,确保能够准确识别病原体,并选择最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2.对症选择抗菌药:根据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对症选择适合的抗菌药。不同的抗菌药物有不同的作用范围和作用机制,选择合适的药物可以更有效地杀灭细菌,同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3.尽量单药治疗:谨慎使用多药联合,尽量采用单药治疗。多药联合虽然有时可以提高疗效,但也会增加耐药性的风险。因此,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多药联合使用。4.坚持“四不”原则:作为普通民众,我们应坚持“四不”原则:不自行选药、不随意买药、不任意服药、不随意停药。在感冒、发热或腹泻等症状出现时,不要盲目使用抗菌药物,而应首先寻求医生的建议。

  日常生活中的抗菌药物使用误区。误区一:只要感冒就吃抗菌药。秋冬季感冒高发季节,8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都是由病毒引起,因此不建议直接使用抗菌药物。应优先选择抗病毒药物,并搭配针对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对症治疗药物。误区二:只要发热就吃抗菌药。发热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表现形式,除细菌感染外,还有多种病因会引发机体高热。因此,针对高热(38.5度以上)症状,应优先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再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确定高热病因后,再选择正确药物对症治疗。误区三:只要腹泻就吃抗菌药。腹泻的原因除了细菌感染,还可能是饮食不当、受凉等。因此,对于腹泻,尤其是严重腹泻,首先应考虑的是对症治疗,避免脱水,而不是盲目使用抗菌药物。

  总之,抗菌药物耐药性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不仅影响着个人健康,还威胁着整个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作为普通民众,我们应提高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认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我们也应积极支持和参与政府和社会各界在抗菌药物耐药性方面的防控工作,共同维护我们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