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北县人民医院 陈玉梅
中风,医学上称为脑卒中,可能带来身心的痛苦以及一系列严重的后遗症。中风后,患者可能会面临偏瘫、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困境,甚至生命垂危。在漫长的康复之路上,现代康复方法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虽然有效,但传统的针灸疗法也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价值,其疗效正逐渐被现代医学所认可。
针灸疗法简介。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它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刺入细针,运用捻转与提插等手法来刺激穴位,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的目的,从而治疗疾病。在中医理论中,人体有十二条经络,这些经络像河流一样在人体内流淌,滋养着各个脏腑和组织。当经络畅通时,气血运行顺畅,人体就处于健康状态。而当经络堵塞时,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引发各种疾病。针灸就是通过刺激穴位,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疗法在中风康复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地位。它不仅能够针对中风后的不同症状进行治疗,还能够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针灸在中风康复中的应用。针灸作为传统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风康复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改善脑血液循环: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百会、风池、颞三针等,能够有效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增加缺血区域的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从而减轻脑组织的损伤。促进神经修复与重塑:针灸能够调节神经营养因子的释放,如BDNF、NGF等,抑制神经元的凋亡。促进突触的再生和神经功能的重组,从而改善运动、语言等功能障碍。调节炎症反应:针灸能够抑制促炎因子的释放,如TNF-α、IL-6等,减轻脑水肿和继发性神经损伤。调节神经递质平衡:针灸影响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分泌,有助于改善肢体痉挛、情绪障碍等后遗症。在中风的不同康复阶段,针灸的应用也有所侧重:急性期:采用醒脑开窍法,如针刺内关、人中、涌泉等穴位,促进意识恢复,减少并发症。恢复期:在中风恢复期,针对运动功能障碍,软瘫期可通过针刺上肢曲池、外关、合谷及下肢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结合电针刺激提高肌力;痉挛期则针刺极泉、尺泽、内关等穴位,以降低肌张力,改善肢体功能。对于吞咽障碍者,针刺廉泉、金津、玉液等穴位可有效改善吞咽功能。而语言障碍者,针刺通里、哑门、廉泉等穴位则能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
针灸疗法的实际效果。针灸治疗中风康复的疗程与频率需因人而异,依据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定制。通常,针灸治疗需持续一段时间方显显著成效。治疗过程中,医生会随病情变化灵活调整治疗方案,并辅以拔罐、艾灸、推拿等疗法,以求更佳疗效。现代研究表明,针灸与康复训练相结合,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针灸还能激活患侧大脑皮层及促进对侧代偿区域功能重组,助力患者康复。
针灸疗法的注意事项与选择建议。虽然针灸疗法在中风康复中有着显著的效果,但是患者在选择针灸疗法时还是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合格的针灸师进行治疗。针灸是一种侵入性的疗法,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引发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因此,患者在选择针灸师时一定要谨慎,确保针灸师具有专业的资质和丰富的经验。患者在治疗前要保持放松的心态,不要过于紧张或焦虑。针灸治疗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轻微的疼痛或不适感,但是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应。患者要相信医生的专业水平,积极配合治疗。患者在治疗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局部酸胀或轻微出血的现象,这也是正常的反应。如果出血较多或酸胀感持续不退,患者应及时告知医生并进行处理。最后,患者在选择针灸疗法时还要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同时,患者也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按时接受治疗,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
结语。针灸疗法作为中风康复的新选择,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效果。它不仅能够针对中风后的不同症状进行治疗,还能够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中风患者能够了解并尝试针灸疗法,为自己的康复之路增添一份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