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6版 科普

新生儿疫苗接种全攻略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5月12日

  □横州市人民医院 黄小娟

  在宝宝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家长们就开启了为孩子健康保驾护航的征程。而新生儿接种疫苗,无疑是这场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新生儿接种疫苗的方方面面。

  新生儿免疫系统与疫苗的关系。新生儿的免疫系统防御力较弱。出生后,母体抗体会逐渐消失(约6个月),此时疫苗成为关键“外挂”。因此,疫苗接种对于新生儿来说尤为重要。疫苗是经过特殊处理的病原体或其部分成分,保留了免疫原性,但失去致病性。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识别其为“外来入侵者”,启动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若未来再次遇到相同病原体,免疫系统能迅速调动这些抗体和记忆细胞将其消灭,从而预防疾病。

  新生儿必须接种的疫苗及接种时间。1.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是政府免费提供、公民应按规定接种的疫苗。新生儿需接种的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1剂,1月龄接种第2剂,6月龄接种第3剂,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卡介苗:新生儿出生后应尽快接种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疫苗:新生儿在2月龄、3月龄、4月龄各接种1剂灭活疫苗,或2月龄、3月龄各接种1剂减毒活疫苗,4岁时加强1剂。百白破疫苗:新生儿在3月龄、4月龄、5月龄各接种1剂,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麻疹疫苗:新生儿在8个月时接种麻疹疫苗,以预防麻疹。2.非免疫规划疫苗(可选疫苗)。除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外,家长还可考虑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如流感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流感疫苗可预防流行性感冒,轮状病毒疫苗可预防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这些疫苗的接种时间和次数因种类而异,家长可根据宝宝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接种。

  疫苗接种前的准备工作。接种前,家长需了解疫苗的名称、作用、接种时间、次数及可能的副作用。这有助于家长做出明智决策,为宝宝做好接种准备。接种时需携带新生儿的出生证明和健康手册。这些资料能帮助医生了解宝宝的健康状况和接种历史,从而制定合适的接种计划。接种前,家长需观察新生儿的健康情况,如有发热、腹泻、皮疹等不适,应暂缓接种并就医。宝宝恢复健康后,按医生建议接种。接种前1小时给宝宝喂奶,避免空腹哭闹。家长提前学习“5S安抚法”(襁褓、侧卧、摇晃、嘘声、吮吸),以减轻注射疼痛。

  疫苗接种后的护理与观察。接种后,接种后,宝宝可能出现轻微发热、红肿或疼痛等正常反应,通常几天内会自行消失。家长可通过多喂水、适当休息来缓解症状。虽然疫苗接种后的反应大多是正常的,但家长仍需密切观察宝宝的状况。如果宝宝出现高热、持续哭闹、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宝宝的接种情况。医生会根据宝宝的病情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治疗。接种后,家长应注意保持宝宝接种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触摸接种部位。同时,家长还应继续观察宝宝的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常见问题答疑。疫苗可以推迟吗?最好按时接种!推迟接种可能会增加宝宝感染疾病的风险。比如,百日咳在2个月以内的宝宝中病情最重,死亡率也最高。自费疫苗有必要打吗?有必要!虽然自费疫苗不是免费的,但它们能给宝宝提供更全面的保护。以下几种自费疫苗值得考虑:肺炎球菌疫苗:能预防肺炎、中耳炎等常见疾病,减少宝宝生病的几率。五联疫苗:可以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接种次数少,更方便。手足口疫苗(EV71型):能预防重症手足口病,减少宝宝感染重症的风险。这些疫苗虽然需要自费,但能有效预防多种疾病,让宝宝更健康。接种后发烧会伤脑子吗?不会!疫苗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低热,通常在3天内自行缓解,这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不会导致脑损伤或其他长期问题。如果发烧持续时间过长或体温过高(超过38.5℃),建议咨询医生。

  结语。疫苗接种是保护新生儿健康的重要措施。作为家长,我们应充分了解疫苗接种的相关知识,积极参与宝宝的疫苗接种工作。通过成为“疫苗小达人”,我们可以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