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4版 科普

产后恢复,中医给你支支招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5月12日

  □河池市宜州区中医医院 宋艳芬

  产后恢复,对于每一位新妈妈而言,都是一段既充满期待又略带挑战的时期。中医,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产后恢复方面提供了诸多行之有效的建议和方法。以下,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中医的智慧,帮助新妈妈们更好地恢复身心健康。

  调理气血,促进身体自我修复。产后女性往往会面临气血两虚的问题。分娩过程中,大量血液流失,加之孕期身体对营养的消耗,使得新妈妈们在产后常感到疲倦、面色苍白、头晕目眩等,这些都是气血亏虚的表现。中医讲究“气血乃人之根本”,因此,调理气血成为产后恢复的首要任务。通过药膳进补,如使用当归、党参、黄芪等中药材炖煮鸡汤或粥品,既能补充流失的血液,又能促进气血的生成,有效改善气虚、血虚症状,加速子宫、阴道等生殖器官的恢复进程。此外,红枣、桂圆、阿胶等也是补血佳品,适量食用同样有益。

  平衡阴阳,恢复身体内在和谐。产后,新妈妈的脾胃功能往往较弱,这不仅影响营养的吸收,还可能导致抵抗力下降,易受外邪侵袭。因此,健脾益气成为产后调理的重要一环。饮食上,应多吃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莲子、南瓜等,这些食物既能滋养脾胃,又能促进气血生化。同时,人参、白术、茯苓等中药材也是健脾益气的良药,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使用,以增强脾胃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产后感冒、感染等疾病的发生。

  健脾益气,增强身体抵抗力。产后,新妈妈的脾胃功能往往较弱,这不仅影响营养的吸收,还可能导致抵抗力下降,易受外邪侵袭。因此,健脾益气成为产后调理的重要一环。饮食上,应多吃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莲子、南瓜等,这些食物既能滋养脾胃,又能促进气血生化。同时,人参、白术、茯苓等中药材也是健脾益气的良药,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使用,以增强脾胃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产后感冒、感染等疾病的发生。

  中药与针灸的应用。中药汤剂在产后调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针对产后气血亏虚、恶露不尽、产后抑郁等常见问题,中医会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如生化汤可促进子宫收缩,排出恶露;逍遥散可疏肝解郁,缓解产后情绪波动。针灸作为中医的传统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等,能够调节气血运行,促进内分泌平衡,缓解产后疼痛、乳汁不足、失眠等症状,促进身体机能的全面恢复。

  中医按摩与产后恢复。中医按摩在产后恢复中同样具有显著效果。产后腰背酸痛、肩颈僵硬是许多新妈妈面临的困扰,通过专业的中医按摩手法,如推拿、拔罐、刮痧等,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缓解肌肉紧张和疲劳。特别是针对督脉、膀胱经等重要经络的按摩,不仅能有效减轻疼痛,还能促进全身气血的流畅,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体型恢复。

  饮食调养与生活习惯。产后饮食调养是恢复身体的基础。除了上述提到的温补食材外,新妈妈还应注重饮食的多样化和营养均衡,确保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全面摄入。多吃鱼、肉、蛋、奶等优质蛋白,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同时,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应尽量避免,以免损伤脾胃,影响乳汁分泌和婴儿健康。生活习惯方面,保证充足的睡眠是产后恢复的关键。新妈妈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尽量与婴儿的生物钟同步,利用婴儿睡眠的时间休息,确保每天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乳汁的分泌。此外,适度的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产后恢复操等,不仅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还能有效缓解产后抑郁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情绪调节与家庭支持。情绪调节:产后情绪波动较大,新妈妈应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悦。家人应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新妈妈度过这段特殊时期。

  综上所述,产后恢复是一个涉及生理、心理及生活多方面的综合过程。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为新妈妈们提供了全面而细致的调理方案。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健脾益气、运用中药与针灸、中医按摩、合理饮食调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情绪调节,新妈妈们可以更加科学、有效地促进身体的全面恢复,迎接新的生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