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1版 科普

宝宝得了手足口病,家长怎么应对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5月12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朱新新

  听到“手足口病”这个名字,很多家长都会心里一紧,担心宝宝会不会中招。其实,手足口病虽然听起来有些吓人,但只要我们了解了它的真面目,知道如何预防和应对,就能让宝宝远离它的困扰。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宝宝手足口病的那些事儿,让家长们做到心中有数,不慌不忙。

  认识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就是宝宝的手、足、口腔等部位会出现皮疹或疱疹的一种疾病。它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这些病毒可以通过宝宝的粪便、唾液、疱疹液等传播。大多数宝宝得了手足口病后,症状都比较轻微,就像得了一次普通的感冒一样,过几天就会好。但是,也有少数宝宝可能会并发一些严重的疾病,比如脑炎、脑膜炎等,这就需要家长们特别小心了。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传播:一是粪-口途径,就是宝宝吃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二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就是宝宝吸入了带有病毒的空气;三是密切接触传播,比如宝宝和得了手足口病的宝宝一起玩,或者用了他们的玩具、餐具等。所以,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家长们要特别注意宝宝的卫生习惯,避免宝宝接触这些传播途径。

  宝宝手足口病的症状。宝宝可能会发烧,体温可能会升到38℃以上。同时,宝宝还可能会出现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就像得了感冒一样。但是,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是宝宝的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会出现淡红色的疱疹。这些疱疹周围会有一圈炎性红晕,摸起来可能会有点硬,宝宝可能会觉得疼或痒。如果宝宝只是出现了这些症状,但精神状态良好,饮食、睡眠和排便都正常,那么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可以在家给宝宝做一些简单的护理。但是,如果宝宝出现了持续高热、四肢发冷、精神萎靡、四肢颤抖抽搐等症状,那就可能是重症手足口病了,需要立即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家长应对指南。1.及时就医。如果宝宝出现了手足口病的症状,家长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带宝宝去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宝宝的症状和体征,给宝宝做出准确的诊断,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家长们不要自己在家给宝宝乱用药,以免延误病情。2.隔离措施。避免宝宝与其他儿童密切接触,减少病毒的传播。家里如果有其他宝宝,要尽量让他们和患病的宝宝分开,不要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同时,宝宝使用过的物品要进行彻底消毒,房间也要定期通风换气。3.饮食调理。宝宝得了手足口病后,口腔里可能会出现溃疡或疱疹,吃东西可能会比较疼。所以,家长们要给宝宝提供一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比如牛奶、豆浆、米汤、粥、面条等。同时,要避免给宝宝吃刺激性食物和辛辣食品,以免加重口腔症状。4.口腔与皮肤护理。家长们要保持宝宝的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温水给宝宝漱口,减少口腔内的细菌滋生。同时,要保持宝宝的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宝宝抓挠皮疹,以防继发感染。如果宝宝的手足疹形成了疱疹或疱疹破裂了,家长们可以用碘伏给宝宝进行消毒处理。5.发热处理。根据宝宝的体温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果宝宝的体温未超过38.5℃,可以采取物理降温方式,比如给宝宝贴退热贴、用温水擦拭全身等。如果宝宝的体温超过了38.5℃,就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了。6.心理支持。宝宝可能会因为不舒服而哭闹或烦躁,家长们要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和陪伴,让宝宝感受到家长的温暖和支持。同时,也要鼓励宝宝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

  预防措施。手足口病虽然常见,但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能让宝宝远离它的困扰。接种疫苗是预防手足口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在已经有EV71疫苗可以预防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家长们可以咨询医生,根据宝宝的年龄和接种计划,及时给宝宝接种相应的疫苗。其次,注意个人卫生也非常关键。家长们要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都要洗手,同时勤更换宝宝的衣物和床单被罩,保持室内清洁通风。

  总之,手足口病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但只要我们了解了它的传播途径、症状和应对方法,并做好预防措施,就能让宝宝远离它的困扰。希望家长们能够认真阅读本文,掌握相关知识,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