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朱梦玲
肝硬化,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临床早期症状可能并不明显,但后期却会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甚至可能引发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由于肝硬化治疗周期长,且常伴随多种并发症,患者长期受到疾病影响,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肝硬化的病因探秘。肝硬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形成往往有多种原因。1.病毒性肝炎是元凶:丙型、乙型、丁型肝炎的重叠或交叉感染,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就可能逐步发展为肝硬化。2.酒精也是杀手:长期大量酗酒,酒精中的乙醇、乙醛会对肝脏造成持续性的损害,最终可能引发酒精性肝硬化或肝炎。3.营养障碍不可忽视:食物中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或者慢性肠道炎症导致机体营养失衡,也可能引发肝硬化。4.化学毒物或药物也是诱因:长期接触磷、四氯化碳等化学毒物,或服用某些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可能引起中毒性肝炎,进而发展为肝硬化。5.胆汁瘀积要注意:肝外胆管阻塞或肝内胆汁淤积,会导致肝细胞长期受损,从而引发肝硬化。6.遗传和代谢疾病也是因素:某些物质或其代谢产物在肝脏内沉积,造成肝损害,也可能发展为肝硬化。7.循环障碍有影响:如缩窄性心包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会导致肝细胞长期处于淤血状态,进而引发肝硬化。8.免疫疾病也需警惕: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及累及肝脏的免疫性疾病,也可能进展为肝硬化。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因其潜伏期长而多样。在代偿期,症状可能较轻,仅表现为轻微的食欲不振、乏力、腹胀、上腹部不适、恶心、腹泻、厌油腻等非典型症状。这些症状往往因为过于常见而被忽视,但如果因过度劳累而引发疾病症状,休息后症状会有所缓解。然而,随着病情的进展,肝硬化的症状会越来越明显,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肝硬化护理的关键细节。肝硬化护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1.饮食护理:营养是基石。基本原则要牢记:肝硬化患者应遵循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原则。这样既能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又能减轻肝脏的负担。具体建议要实践: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如瘦肉、鱼、蛋、奶等;避免饮酒,以免加重肝脏负担;肝功能受损严重者,应控制蛋白质摄入量,以免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出现腹水时,应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尽量少盐或无盐,以减少腹水的产生。2.生活护理:习惯是关键。作息规律要保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这是保护肝脏的重要措施。适度锻炼要坚持:在病情稳定期,患者可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以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个人卫生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和感染;勤换洗衣物,勤洗手,避免接触致病的微生物。3.心理护理:心态是良药。情绪管理要重视:肝硬化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沟通交流要畅通:主动倾听患者的诉说,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良好的沟通交流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4.药物护理:遵医嘱是原则。遵医嘱用药要严格:肝硬化患者需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应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按疗程服药。不得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药物选择要谨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如使用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等。同时,还需服用保肝药物,如水飞蓟素、双环醇等。在选择药物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肝功能和病情。不良反应要监测: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向医生反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结语。肝硬化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的疾病。通过科学的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和药物护理,以及患者的日常调理与自我管理,可以有效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家属和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关爱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