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人民医院 曹玫玫
药物过敏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其普遍性和重要性不容忽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各种药物,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有可能引起过敏。药物过敏不仅可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据统计,全球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因药物过敏而就医,其中不乏严重者。因此,提高公众对药物过敏的认识,普及应对药物过敏的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药物过敏?药物过敏,简而言之,就是机体对某种药物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这种反应通常表现为一系列的症状,如皮疹、瘙痒、红肿、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等。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因此,一旦怀疑自己对某种药物过敏,应立即就医。
药物过敏的原因。药物过敏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个体差异是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不同人的免疫系统对药物的反应各不相同,有些人可能对某种药物非常敏感,而另一些人则可能毫无反应。此外,遗传因素也在药物过敏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增加个体对特定药物的过敏反应风险。当然,药物本身的性质也是导致过敏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些药物,如抗生素、磺胺类药物等,更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如何应对药物过敏?面对药物过敏,我们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减轻过敏症状并防止病情恶化。1.立即停药。一旦发现自己对某种药物过敏,第一时间要做的就是迅速而果断地停止使用这种药物。不论是口服药、注射药还是外用药,无论使用方式如何,都应立即停止使用,并且在未来也要严格避免再次接触该药物,以防止过敏症状的进一步加重或复发。2.就医咨询。停药之后,应立即就医咨询。向医生详细描述自己的过敏症状、用药情况以及过敏史,以便医生能够准确判断病情并给出合适的治疗方案。在就医过程中,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不要自行用药或听信偏方。3.抗过敏治疗。对于药物过敏症状较轻的患者,医生可能会给予一些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组胺药、皮质类固醇等。这些药物能够有效减轻过敏症状,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甚至使用肾上腺素等紧急治疗药物。4.预防措施。预防药物过敏的最好方法就是了解自己的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在用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成分和可能的过敏反应。如果自己对某种药物成分过敏,应告知医生并避免使用含有该成分的药物。此外,定期体检和咨询医生也是预防药物过敏的重要措施。
特殊人群的药物过敏应对。对于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来说,药物过敏的应对更加需要谨慎。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善,对药物的反应可能更加敏感。因此,在给儿童用药时,一定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并注意观察儿童的身体反应。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减弱,因此更容易发生药物过敏。在给老年人用药时,应选择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药物,并密切观察其身体反应。孕妇在怀孕期间应尽量避免使用药物,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必须使用药物,应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药物过敏的误区与正解。关于药物过敏,社会上存在一些误区和误解。例如,有些人认为所有药物都可能引起过敏,但实际上只有少数药物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另一些人则认为过敏一次后就会终身过敏,这其实也不一定。有些人的过敏反应可能只是暂时的,随着身体的变化和免疫系统的调整,他们可能不再对某种药物过敏。因此,在面对药物过敏时,我们要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要盲目恐慌或听信谣言。
结语。药物过敏虽常见,但掌握正确应对方法能有效减轻症状、防止恶化。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保持警惕,了解自身及家族过敏史,用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一旦发生过敏,应立即停药并就医。同时,需关注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的药物过敏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安全、有效的用药建议。普及药物过敏知识,提高公众认识和应对能力,是构建更健康、安全的社会环境的重要举措。让我们共同努力,提升对药物过敏的认知和应对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