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周虹
脑卒中,也就是“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许多患者在脑卒中后,不仅身体机能受到影响,心理状态也会产生波动。而科学有效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病情观察与体位护理。1.病情观察。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变化往往瞬息万变,因此,细致入微的病情观察显得尤为重要。家属和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这些指标就像是患者生命的“晴雨表”,能够及时反映患者的身体状况。同时,还要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等,一旦发现异常,如意识模糊、瞳孔不等大等,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2.体位护理。脑卒中患者常常需要长时间卧床,正确的体位护理对于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抗痉挛体位(良肢位)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它通过使用枕头、软垫等辅助工具,使患者的身体保持舒适的位置,对抗偏瘫肢体痉挛,预防肩关节脱位、肩痛等并发症。具体来说,仰卧位时,应在患侧肩及手臂下方放一薄的长软枕,使患肩轻微上抬;患侧臀和大腿处放一个枕头,足部尽量保持中立位。患侧卧位时,患侧在下,健侧在上,枕头支撑背部,偏瘫侧肩向外拖出避免受压。健侧卧位时,则健侧在下,患侧在上,胸前放一到两个高度适宜的枕头,偏瘫的肩、手平前伸放在枕头上。此外,每1-2小时应进行体位转换,以预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饮食与营养管理。1.饮食调整。脑卒中患者的饮食调整也是护理的重要环节。推荐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鱼类等。这些食物富含营养,有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同时,应避免食用高盐、高胆固醇、高脂肪的食物,如腌制品、动物内脏、肥肉等,这些食物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2.吞咽困难患者的护理。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饮食护理更加重要。可采用鼻饲饮食或调整食物质地,如将食物制成糜烂或半糊状,以便于患者吞咽。进食时,应采取合适的体位,如坐姿,以减少误吸风险。同时,要细心观察患者的进食情况,如发现呛咳、呼吸困难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停止进食并就医。
皮肤护理与预防并发症。1.皮肤清洁与干燥。脑卒中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皮肤容易受到压迫和摩擦,因此要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为患者擦洗身体,勤换衣物和床单,可以有效预防皮肤感染。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皮肤状况,如发现红肿、破溃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处理。2.预防压疮。压疮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预防压疮至关重要。定时翻身是预防压疮的有效方法,每2-3小时应翻身一次,避免长时间同一部位受压。同时,可以使用防褥疮垫等辅助工具,减轻局部压力,降低压疮的发生风险。3.其他并发症的预防。除了压疮外,脑卒中患者还可能发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和便秘等并发症。因此,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为患者拍背、排痰,预防肺部感染。同时,要注意大小便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预防尿路感染。对于便秘患者,应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必要时可使用开塞露等辅助排便。
功能训练与康复护理。1.肢体功能锻炼。脑卒中患者常常遗留偏瘫等后遗症,因此肢体功能锻炼对于恢复功能至关重要。早期进行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可以防止关节失用性挛缩。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和难度,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同时,要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漱等,提高生活自理能力。2.语言训练。对于失语患者,语言训练是恢复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语言训练,如单字、单音的发声训练等。同时,要鼓励患者多交流,与家人、朋友或护理人员进行对话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心理支持。脑卒中患者常常因为病情而感到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因此,心理支持也是康复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面对康复过程。
总之,脑卒中后的护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生活起居、康复训练、心理护理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