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市中区中医医院 李世伟
生活中,骨折是常见的意外伤害。现代医学通过精准复位和固定为骨折治疗奠定了基础,但真正决定康复质量的往往是后续的调理过程。中医"三分治,七分养"的理念,强调了调养在骨折康复中的核心地位。骨折愈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营养支持、适度运动、心理调节和中医调理等多方面配合。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关键维度,详细探讨如何科学地进行骨折后的康复调理。
营养调理:为骨骼修复提供物质基础。骨折后的饮食调理至关重要,既要符合现代营养学要求,又要遵循中医食疗原则。在骨折初期(1-2周),由于局部淤血肿胀,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可适量食用冬瓜、薏米等利水消肿的食物。进入中期(2-4周)后,骨骼开始修复,此时需要增加富含钙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等,同时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钙吸收。中医认为"肾主骨",在骨折后期可适当食用黑芝麻、核桃、骨头汤等具有补肾强骨作用的食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脾胃虚弱者应搭配山药、红枣等健脾食物,以提高营养吸收效率。合理的饮食搭配不仅能加速骨痂形成,还能改善全身机能,为康复打下坚实基础。
运动康复:动静结合促进功能恢复。很多骨折患者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必须绝对静养。实际上,科学合理的运动对骨折康复至关重要。在骨折固定期,虽然受伤部位需要制动,但其他部位应保持适度活动,如手指屈伸、肌肉收缩等,这有助于维持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当X光显示有骨痂形成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轻柔的关节活动,逐步恢复关节功能。进入康复后期,要循序渐进地增加负重训练和功能锻炼,但必须注意控制强度和幅度,避免二次损伤。中医强调"久卧伤气",适度的活动不仅能维持肌肉力量,还能促进气血运行,加速骨折愈合。关键是要掌握"动静结合"的原则,在保护骨折部位的同时,保持机体的整体活力。
心理调适:良好心态助力康复进程。骨折康复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干扰修复过程。中医认为"情志不畅则气血瘀滞",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患者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与亲友交流等方式保持心情愉悦。家属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必要时可采用冥想、深呼吸等放松技巧,严重时可寻求专业心理辅导。良好的心理状态能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促进组织修复,是骨折康复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中医调理:整体观念下的康复方案。中医在骨折康复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方法,强调"筋骨并重"的治疗理念。中药内服方面,早期宜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如三七、红花配合当归等,促进淤血吸收;中期可选用接骨续筋药物,如骨碎补、自然铜搭配土鳖虫,加速骨痂形成;后期则以补肝肾、强筋骨为主,如杜仲、续断配合熟地黄等,帮助骨骼重塑。外治法包括中药熏洗、膏药外敷等,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推荐使用具有温经通络作用的中药包热敷。针灸治疗可以疏通经络,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常取阿是穴配合远端取穴。推拿按摩有助于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但要注意避开骨折部位。此外,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养生功法,动作柔和,特别适合骨折康复期练习,建议从简化招式开始。这些方法体现了中医"整体调理"的优势,不仅能促进骨折愈合,还能改善全身机能状态,建议将中医调理与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
结语。骨折康复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科学方法的过程。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科学的运动康复、积极的心理调适以及系统的中医调理,可以最大限度地促进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记住"三分治,七分养"的智慧,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将现代医学与中医调理有机结合,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只要坚持科学的调理方法,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绝大多数骨折患者都能获得满意的康复效果。让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迎接健康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