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招晓俊
高血压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管理离不开长期服用降压药。然而,许多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存在诸多误区,如忘记服药、自行停药、随意调整剂量等,这些行为不仅削弱了药物的疗效,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正确理解和规范使用降压药,对于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因此,了解这些常见误区并掌握科学的用药方法,是每一位高血压患者实现健康管理的关键所在。
常见的降压药服用误区。1.不规律服药。忘记服药:很多患者在生活琐事繁忙时,容易忽略按时服药这一重要环节。尤其是当血压控制得当、身体无明显不适时,服药的自觉性会降低。但不规律服药会使血压出现波动,忽高忽低的血压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反复冲击,长期积累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给健康埋下隐患。自行停药:部分患者看到血压指标恢复正常,便误以为病情已经好转,自行停止服药。然而,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停药后血压可能迅速反弹,甚至比服药前更高。这种血压的剧烈波动会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2.服药剂量不当。自行调整剂量: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不适,如头晕、乏力等,误以为是药物剂量过大导致。于是自行减少剂量或停药。但降压药的剂量是根据患者病情和身体反应精准调整的,擅自减量会使血压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甚至导致病情恶化。过量服药:有些患者急于求成,认为增加药物剂量可以快速降低血压。然而,这种做法存在极大的风险。过量服药会使血压急剧下降,超出身体的正常调节范围,导致头晕、乏力、眼前发黑等症状。这是因为血压下降过快,身体的器官和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尤其是大脑和心脏。脑供血不足可能导致头晕、晕厥,甚至脑卒中;心肌缺血则可能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严重时,血压过低还会导致休克,危及生命。患者切不可自行增加药物剂量,必须严格遵循医嘱,科学合理地控制血压。
降压药的正确使用方法。1.遵医嘱服药。按时服药:按时服药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环节。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每天在固定时间服用降压药,以维持血压的稳定。可以借助闹钟或手机提醒功能,设定服药时间,确保不漏服。同时,将药物放在容易看到的地方,如餐桌、床头柜等,方便拿取,减少忘记服药的情况发生。坚持按时服药,有助于长期稳定控制血压。定期复诊:定期复诊是高血压管理的重要环节。患者需要按照医生安排的时间进行复诊,每次复诊时详细反馈服药后的身体状况,包括血压变化、是否出现不适等。医生会根据这些信息评估治疗效果,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以确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定期复诊还能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预防并发症的发生。2.了解药物副作用。认识常见副作用:降压药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比如头晕、乏力、心悸、水肿或胃肠不适等。这些副作用因药物种类和个体差异而异。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如果出现这些不适,不要惊慌,也不要自行停药,而是应及时联系医生。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药物或剂量,以减轻副作用,同时确保血压控制不受影响。不自行停药:降压药的使用需要长期坚持,即使出现副作用,患者也不能擅自停药或调整剂量。因为血压的稳定需要药物的持续作用,一旦停药,血压可能会迅速反弹,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调整药物,以找到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结语。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过程中,常因不规律服药、自行调整剂量等误区,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害健康。因此,患者需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了解药物副作用并及时反馈,定期复诊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正确使用降压药不仅能有效控制血压,还能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患者对疾病认知的提升,高血压的管理将更加科学精准,患者的健康水平也将得到进一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