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版 科普

患者在手术室中经历的护理流程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5月12日

  □平南县第二人民医院 覃雪兰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成为了治疗许多疾病和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而在这一过程中,患者不仅需要面对医生的操作,更需要经历一系列细致而周密的护理流程。从手术前的准备到手术后的恢复,每一步都关乎着患者的健康和安全。那么,患者在手术室中究竟会经历怎样的护理流程呢?本文将带您走进手术室,揭开护理背后的细致工作。

  手术前的准备阶段。1.术前1日巡回护士到病房,翻看病历资料,与科主任,主管医生沟通手术方案、术式确认,以及备血情况,术中所需特殊耗材和其他准备。而后到病房访视患者,给患者及家属讲解大概手术的情况,介绍手术医师团队的实力和手术室环境、设备以及手术体位和手术大致过程,使患者及家属对此次手术过程有一定的了解。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其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使其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查看患者身体状况,皮肤状况,营养状况评估压力性损伤风险并告知患者家属必要时签字。交代禁食禁饮等注意事项,嘱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受凉。与主管医生确定术式后,与护士长、耗材科、输血科沟通,做好耗材请领,输血的准备等。2.在您到达手术室门口时,手术护士护士会与您和家属、病房护士详细核对您的身份信息:查看手腕带包括科别、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术前诊断、手术名称、术前用药、术中带药、有无过敏史、手术部位及标识等。您的身份信息确认完成后,护士会带您进到手术间,做下一步的准备。

  手术中的护理保障。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需要时刻监测。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监测设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都可能是手术过程中出现问题的信号。因此,护士必须保持高度的警觉,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麻醉医生,并采取应急措施。2.术中的配合与观察:手术前,手术医生与麻醉医生、手术护士会根据患者手术的部位要求安置手术体位并妥善固定,手术室护士会在患者受压部位下垫软枕,防止患者因手术时间过长而受压。手术开始前,手术护士双方要对手术所用器械和物品进行逐一清点并记录。手术过程中,器械护士会根据手术医生需要准确传递手术所用器械,巡回护士会观察手术进展,根据手术需要及时提供下一步所需要的手术物品。连接吸引器、电刀、显示器、调节灯光等,还要随时调整输液速度,观察手术患者的出血情况,定时测量患者体温,及时给予保温措施。3.确保无菌操作:手术室是一个无菌环境,任何不洁的物质都有可能引发感染。在手术中,护士不仅要确保自己的操作符合无菌要求,还需要监控整个手术室的无菌状态,防止外部环境对手术区域的污染。此外,护理人员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伤口处理,确保无菌敷料的正确使用,避免伤口感染。

  手术后的护理恢复。1.麻醉恢复与监护:手术结束后,患者通常会被送往恢复室,在这里,护理人员会继续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从麻醉中逐渐恢复。由于麻醉药物的作用,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不畅、血压波动等反应。此时,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干预,比如调节呼吸机、进行血压测量等,确保患者安全地度过麻醉恢复期。2.术后疼痛管理:术后的疼痛管理是患者恢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复苏护士会根据医生的嘱托,及时为患者提供止痛药物,帮助患者缓解术后的不适。疼痛管理不仅仅是药物治疗,护士还会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患者的体位,安抚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放松,缓解术后疼痛带来的压力。有效的疼痛管理可以让患者的恢复过程更加舒适,也有助于促进身体的快速恢复。

  总之,患者在手术室中的护理流程,是一个精细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了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各个环节。正是有了这些医务人员各司其职的配合,才能保证手术过程的顺利和成功,使患者可以摆脱病痛,恢复健康。因此,麻醉人员、手术室人员在手术中的角色,绝不仅仅是一个辅助者,而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