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饶文婷
在健康领域,血管健康始终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咱身体里那错综复杂的血管网络,就像城市里的交通要道,一旦“堵车”或“路况不佳”,麻烦可就大了。而脖子上的颈动脉,作为大脑供血的关键通道,其健康状况尤为重要。今天,咱就来聊聊颈动脉超声这个“秘密武器”,看看它究竟能发现啥。
颈动脉超声:血管健康“侦察兵”。颈动脉超声(CUS)就像个超级“侦察兵”,凭借高频声波,能清晰洞察颈动脉的内部结构与血流状况。这项检查无痛、无创、便捷,还能实时成像,是评估颈动脉健康状况的“不二之选”。
发现斑块:血管里的“不速之客”。1.斑块“现形记”。颈动脉超声最拿手的绝活儿,就是揪出血管里的“不速之客”——斑块。这些由低密度脂蛋白、钙质等物质堆积形成的斑块,就像血管里的“小石头”,悄无声息地占据血管空间,影响血流。一旦斑块破裂,还可能引发血栓,后果不堪设想。2.斑块“身份大揭秘”。超声不仅能发现斑块,还能通过回声特性,初步判断斑块的“身份”。低回声斑块可能富含脂质,稳定性差;强回声斑块则可能钙化严重,质地较硬。不同“身份”的斑块,危险程度和处理方式也大不相同。
评估狭窄:血管“拥堵”程度大起底。1.狭窄程度“量化”。颈动脉超声能精准测量血管的狭窄程度,通常用百分比表示。轻度狭窄(<50%)可能症状不明显,但重度狭窄(≥70%)甚至管腔闭塞则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头晕、乏力,甚至缺血性脑卒中。2.血流动力学“透视”。除了狭窄程度,超声还能观察血流速度、方向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狭窄处血流速度加快,可能形成湍流,增加易损性斑块破裂及形成血栓的风险。这些“蛛丝马迹”都是超声的“火眼金睛”能捕捉到的。
检测内中膜厚度:血管“老化”预警。1.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是评估血管“老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随着年龄增长,内中膜会逐渐增厚,就像水管内壁结垢一样。超声能精确测量IMT,提前预警血管病变风险。2.IMT与心血管疾病。研究发现,IMT增厚与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定期监测IMT,就像给血管做“体检”,有助于早发现、早干预。
其他发现:血管健康的“彩蛋”。1.动脉夹层。颈动脉超声还能发现动脉夹层等严重病变。动脉夹层就像血管壁“撕裂”一样,血液流入夹层内,可能导致血管闭塞或破裂,危及生命。2.动脉炎。动脉炎是血管壁的炎症性疾病,超声能观察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等表现,为诊断提供重要依据。3.血管畸形。对于先天性血管畸形,如颈动脉瘤、动静脉瘘等,超声也能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病变可能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增加出血或血栓风险。
颈动脉超声:谁该做?怎么做?1.谁该做颈动脉超声?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者;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者;年龄>40岁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2.怎么做颈动脉超声?检查时,患者需平躺,暴露颈部。医生会在颈部涂抹耦合剂,用探头轻轻滑动,观察血管图像。整个过程无痛、无创,几分钟即可完成。
解读报告:血管健康“密码本”。拿到颈动脉超声报告,别被那些专业术语吓倒。重点看这几个指标:1.斑块情况:有无斑块?斑块大小、位置、回声特性如何?2.狭窄程度:血管狭窄多少?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3.IMT:内中膜厚度是否正常?是否需要干预?4.血流动力学:血流速度、方向是否正常?有无血流加速或盗血?
后续行动:守护血管健康“行动指南”。1.生活方式干预。戒烟限酒,保持健康体重;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高糖食物;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管理压力,保持良好心态。2.药物治疗。根据医生建议,合理使用降压、降糖、降脂药物;对于斑块不稳定或狭窄严重者,可能需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他汀类药物。3.定期复查。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定期复查颈动脉超声,监测血管健康状况。
结语。颈动脉超声是评估血管健康的重要工具,能发现斑块、狭窄、内中膜增厚等病变,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守护血管健康,从颈动脉超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