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养结合一科 李杰
在医院的白色长廊里,有一群人始终手持生命之火,为终末期患者照亮最后的旅程。他们不是生命的魔法师,而是用专业与温情编织尊严之网的安宁疗护护士。当医学的边界触碰到生命的终极命题,安宁疗护不再只是技术操作,更是一场关于人性关怀的深刻实践。
安宁疗护:医学人文的终极表达。安宁疗护并非简单的"放弃治疗",而是通过多学科协作,为患有严重疾病且治愈希望渺茫的患者提供全人照护。其核心在于通过症状控制、心理支持、社会关系维护和精神关怀,帮助患者获得最佳生存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强调:"安宁疗护应贯穿疾病全程,早期介入能显著提升患者及家属的获得感。"与传统医疗模式相比,安宁疗护护士的角色发生了本质转变:从疾病治疗到症状管理:将关注点从"消灭病灶"转向"缓解痛苦";从生命延长转向生命质量提升:用舒适护理替代创伤性治疗;从单一医疗干预到全人照护:同步关注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需求。这种护理模式要求护士具备"全科医生式"的综合素质,既要掌握疼痛管理、症状评估等专业技能,又要具备心理干预、文化敏感等人文关怀能力。
护士的核心使命:构建四道生命防线。安宁疗护护士通过构建四道防线,为患者筑起尊严的堡垒:第一道防线:症状控制。疼痛管理:运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RS)精准评估疼痛程度,实施WHO三阶梯镇痛原则。对癌痛患者采用药物(阿片类)+非药物(神经阻滞、按摩疗法)的综合方案。症状干预:针对呼吸困难采用氧疗+体位调整,对恶心呕吐实施药物干预+穴位按压,预防压疮通过定时翻身+特殊床垫。营养支持:根据病情制定个性化营养计划,采用肠内营养泵进行精准喂养,避免过度补液加重心脏负担。第二道防线:心理支持。情绪评估: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等工具进行心理筛查。心理干预:开展艺术治疗(绘画、音乐)、引导想象放松训练。生命回顾:运用"人生回顾手册"帮助患者梳理重要人生经历,在叙事中重构生命意义。第三道防线:社会关系维护。家庭会议:作为医患沟通桥梁,促进治疗方案的共同决策。家庭照护培训:指导家属学习基础护理技能(如口腔护理、翻身技巧)。社会资源链接:对接慈善机构、志愿者团队,提供经济援助和心理支持。第四道防线:精神关怀。文化敏感性照护: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习俗,如为佛教患者布置佛堂。灵性支持:与宗教人士合作提供个性化支持,协助患者完成宗教仪式。死亡教育:通过"生命终章教育手册"帮助患者及家属建立正确的死亡认知。
专业修炼:护士的核心竞争力。安宁疗护护士需要具备三大核心能力:1.症状评估与管理能力。掌握EDM(症状评估工具)的使用,熟悉各种症状的鉴别诊断与处理流程,具备预见性护理思维,能提前识别并发症风险。2.沟通与交流能力。运用"SPIKES"模型进行坏消息告知,掌握"治疗性沟通"技巧,建立信任关系,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尊重不同文化背景患者的需求。3.心理与社会支持能力。了解心理学基本理论与干预技术,掌握哀伤辅导的基本方法,具备社会资源整合能力,为患者争取支持。
社会支持系统:构建安宁疗护生态网络。护士在安宁疗护生态网络中扮演着枢纽角色:1.多学科协作。与医生共同制定治疗决策,与心理咨询师协作开展心理干预,与社会工作者配合解决家庭困境,与志愿者团队协同提供生活照料。2.政策倡导者。参与安宁疗护服务标准的制定,推动安宁疗护纳入医保体系,开展公众教育普及安宁疗护理念。3.终身学习者。参加继续教育项目提升专业技能,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引进先进经验,开展护理研究推动学科发展。
结语。当科技无法逆转生命轨迹时,安宁疗护的"天使"用专业知识缓解疼痛,用温暖话语抚慰心灵,用文化智慧尊重选择,用人文之光照亮了最后的旅程。安宁疗护教会我们:医学的价值不仅在于对抗疾病,更在于理解生命;护理的本质不仅在于执行医嘱,更在于传递温度。让我们共同支持安宁疗护事业发展,让每位终末期患者都能在尊严与安宁中,与世界温柔告别。这既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医学本质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