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版 科普

妇科疾病预防与护理:女性健康守护全攻略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5月12日

  □济南市历城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刘静

  妇科疾病是威胁女性健康的“隐形杀手”,从常见的阴道炎到危及生命的妇科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90%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妇科疾病,而早期预防和科学护理能降低70%的重症风险。本文结合临床指南和最新研究,为女性提供一份实用健康攻略。

  警惕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妇科疾病早期症状隐匿,易被误认为疲劳或压力导致,需重点关注以下异常:1.分泌物异常:白带量突增、颜色异常(黄绿色、灰白色)、质地改变(豆腐渣、泡沫状)或伴有腥臭味,可能是细菌性阴道炎、霉菌性感染或滴虫病的信号。2.不规则出血:非经期点滴出血、性交后出血(警惕宫颈病变)、绝经后再次出血(子宫内膜癌高危信号)。3.持续性疼痛:下腹坠胀、腰骶酸痛超过2周,或性交疼痛(可能与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4.代谢异常表现:短期内体重暴增、体毛旺盛、痤疮频发,需排查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

  预防核心策略:从生活细节入手。1.科学清洁,守护微生态平衡。日常护理:每日用38℃温水冲洗外阴(避免水流进入阴道),擦拭遵循“从前向后”原则,防止肛门细菌污染。经期防护:选择透气纯棉卫生巾,夜间可改用月经杯减少潮湿环境;每2-3小时更换卫生巾,经期避免盆浴。特殊场景防护:泳池、温泉后立即排尿并冲洗外阴,穿干燥棉质内裤,降低病原体定植风险。2.提升免疫力,筑起生理屏障。饮食管理:补充益生菌(酸奶、纳豆)维持阴道菌群平衡;增加维生素C(猕猴桃、彩椒)增强黏膜修复能力;限制高糖饮食(每日添加糖<25g),减少霉菌感染风险。运动建议:每周3次快走/游泳(每次40分钟),促进盆腔血液循环;每天10分钟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3.性健康管理。同房前后清洁外生殖器,全程使用乳胶避孕套(即使已避孕),降低HPV、支原体等病原体传播风险。避免经期、妇科炎症急性期同房,防止细菌逆行感染引发盆腔炎。4.分层筛查,精准防控。21-29岁:每年1次妇科检查+TCT(宫颈细胞学筛查);30岁以上:每3年联合HPV+TCT检测(若高危型HPV阳性需缩短复查周期);40岁以上:每年妇科超声(筛查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乳腺彩超;高危人群(家族肿瘤史、HPV持续感染):增加阴道镜、肿瘤标志物(CA125、HE4)检测。

  常见疾病护理要点。1.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克霉唑栓剂阴道给药,联合口服氟康唑;治疗期间禁食甜食,每日换洗纯棉内裤并煮沸消毒。细菌性阴道炎:甲硝唑栓剂+乳酸杆菌制剂恢复菌群平衡,伴侣需同步口服甲硝唑片。2.宫颈病变。HPV感染无特效药,但90%可被免疫系统清除,需戒烟(吸烟降低免疫力)、补充β-胡萝卜素(胡萝卜、南瓜)促进病毒清除。宫颈低级别病变(CIN1)可观察随访,高级别病变(CIN2-3)需行宫颈锥切术。3.子宫肌瘤。肌瘤<5cm且无症状者,每6个月复查超声;若引发月经过多导致贫血,可服用氨甲环酸止血,或选择聚焦超声消融术保留子宫。

  破除4大认知误区。1.“宫颈糜烂是重病”:实为宫颈柱状上皮外移的生理现象,无接触性出血则无需治疗。2.“私处脱毛更卫生”:剃毛易引发毛囊炎,激光脱毛需避开月经期,术后72小时避免高温沐浴。3.“妇科体检会损伤处女膜”:未婚女性可采用肛腹联合检查或经直肠超声,无创评估盆腔情况。4.“绝经后不用防癌”:60%卵巢癌发生于绝经后,每年需做盆腔超声+血清CA125检测。

  紧急情况处理清单。若出现以下症状,立即就医:1.突发剧烈下腹痛(可能为卵巢囊肿蒂扭转、宫外孕破裂)。2.高热(>39℃)伴脓性分泌物(急性盆腔炎危象)。3.大量阴道出血导致头晕、意识模糊(警惕滋养细胞肿瘤)。

  结语:主动健康管理,赋能生命质量。妇科疾病防治的本质是“与身体对话”。建议每位女性:建立健康档案:通过APP记录月经周期(如Flo)、同房日期、异常症状,就医时提供精准数据;实践“三早”原则:早筛查(21岁起定期妇科检查)、早诊断(异常症状不拖延)、早干预(规范治疗降低癌变风险);整合社会资源:利用政府“两癌”免费筛查项目,关注三甲医院妇科科普直播,获取权威知识。健康不是偶然的馈赠,而是科学管理的成果。从今日起,用知识武装自己,以行动守护健康——因为你的身体,值得被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