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中医医院 潘海筠
脑卒中不仅发病率高,而且致残率和死亡率也相当高,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巨大影响。然而,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许多患者能够逐步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将详细介绍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全过程,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重塑美好人生。
认识脑卒中及其后果。脑卒中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如脑梗死、脑血栓形成)。其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无力、感觉异常、言语不清、视力模糊、甚至意识丧失等。脑卒中后,患者可能会面临多种后遗症,如肢体瘫痪、感觉障碍、语言障碍、认知功能障碍、情绪障碍等。
急性期治疗与护理。紧急救治:脑卒中发生后,应尽快将患者送往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时间窗内(一般认为是发病后6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或取栓治疗,可以显著减少脑组织损伤。生命体征监测:急性期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吸氧或机械通气。预防并发症:长期卧床易导致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应定期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康复期评估与规划。全面评估:康复前,需由专业的康复团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语言功能、认知功能及心理状态等。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适合患者的个性化康复计划,明确康复目标、康复内容及时间安排。
康复训练与护理。1.运动功能康复。肢体训练:通过被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等方式,逐步恢复肢体功能。训练应从简单动作开始,如翻身、坐起、站立,逐步过渡到行走、上下楼梯等复杂动作。平衡训练:利用平衡板、平衡球等工具,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肌力训练:通过抗阻训练、等速训练等方法,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运动能力。2.感觉功能康复。触觉训练:利用不同材质的物品刺激皮肤,提高触觉敏感性。本体感觉训练:通过关节挤压、肌肉牵拉等方式,增强患者对肢体位置和运动的感知能力。3.语言表达功能康复。口语训练:通过发音练习、单词复述、句子构造等方式,改善口语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训练:阅读简单文章,回答相关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书写训练:练习写字、抄写句子,逐步恢复书写能力。4.认知功能康复。注意力训练:通过专注力练习、反应时间测试等方法,提高注意力集中能力。记忆训练:利用图片记忆、故事复述等方式,改善记忆力。执行功能训练:通过问题解决、计划制定等任务,提高执行功能。5.心理康复。心理疏导: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接受现实,树立康复信心。情绪管理:教授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缓解焦虑、抑郁情绪。家庭支持:鼓励家属参与康复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生活照顾。
日常生活护理。饮食护理:保持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避免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睡眠护理: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必要时可使用助眠药物。个人卫生:定期洗澡、更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刷牙、漱口。安全防护:家中应去除尖锐物品,安装扶手,保持地面干燥,防止跌倒。使用热水时注意安全,避免烫伤。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评估康复效果,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预防复发。控制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定期监测并控制这些指标。健康生活方式:保持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合理膳食,保持心理平衡。药物治疗:根据医生建议,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降压药物、降脂药物等,预防脑卒中复发。
结语。脑卒中康复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医生及康复团队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护理,患者可以逐步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重要的是,患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定康复信心,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重塑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