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临沭街道卫生院 周慧娟
糖尿病作为全球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病率持续攀升,已成为21世纪最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统计,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5.37亿,预计2045年将增至7.82亿。在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1.2%(2021年数据),且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并发症风险高,给医疗系统带来沉重负担。
全科医生在糖尿病管理中的核心角色。全科医生在糖尿病管理中扮演着多维度、全周期的核心角色,其职能覆盖从疾病预防到并发症管理的全过程。作为基层医疗的“守门人”,全科医生首先承担着糖尿病筛查与早期干预的重任。他们通过社区健康档案和定期体检,识别高危人群(如肥胖、高血压患者),采用空腹血糖检测(FPG≥7.0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等标准进行诊断。对于确诊患者,全科医生会建立个性化健康档案,记录病程特征、家族史及生活方式,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在治疗阶段,全科医生是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者与执行者。他们根据患者年龄、胰岛功能等个体差异,选择双胍类、磺脲类等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方案,同时结合非药物干预。例如,为肥胖患者设计低GI(血糖生成指数<55)饮食方案,推荐每周150分钟有氧运动配合抗阻训练。通过每3个月一次的HbA1c监测和动态血糖仪(CGM)数据,及时调整治疗策略。作为健康教育的核心实施者,全科医生通过门诊咨询、社区讲座等形式,培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他们教授血糖监测技术(如指尖采血规范)、胰岛素注射技巧,指导患者识别低血糖症状(心悸、出汗)及应急处理(立即进食15g碳水化合物)。同时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克服“糖尿病倦怠”,建立长期治疗信心。全科医生还承担着多学科协作的枢纽职能。他们协调营养师制定膳食计划(如每日热量控制在25-30kcal/kg),转诊眼科医师进行年度视网膜检查,联合足病师处理糖尿病足溃疡。对于血糖控制不佳(HbA1c>9%)或出现酮症酸中毒(血糖≥16.7mmol/L伴意识障碍)的患者,及时启动双向转诊机制。在并发症管理方面,全科医生实施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针对高危人群推广地中海饮食;二级预防通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30mg/g)早期发现肾病;三级预防对已出现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疼痛管理和足部护理教育。他们定期开展并发症筛查套餐,包括踝肱指数(ABI<0.9提示外周动脉疾病)和10g尼龙丝足部感觉测试。
糖尿病管理的全科策略。糖尿病管理的全科策略是一个系统性、连续性的综合干预体系,其核心在于整合“三级预防”理念与“五驾马车”管理框架,通过多学科协作实现血糖的长期稳定控制。三级预防体系构建是全科管理的基石。一级预防针对高危人群(BMI≥24、高血压患者等),通过社区筛查(空腹血糖≥7.0mmol/L或HbA1c≥6.5%为干预阈值)和生活方式干预(每日减少500kcal热量摄入+每周150分钟运动)降低发病率。二级预防对确诊患者实施“五师共治”模式,由全科医生协调内分泌医师、营养师等制定个体化方案,控制HbA1c<7%、血压<130/80mmHg、LDL-C<2.6mmol/L等综合指标。“五驾马车”综合干预包含:1.药物治疗动态调整,根据CGM 数据优化方案(如二甲双胍+DPP-4抑制剂联用);2.精准营养管理,设计低GI(<55)膳食,控制蛋白质摄入0.8-1.0g/kg/d;3.运动处方个性化,采用"谈话测试法"确保运动强度(心率维持在(220-年龄)×60-80%);4)信息化监测,通过智能药盒+远程随访提升服药依从性至92%;5)持续健康教育,运用动机访谈技术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多维度支持系统的建立至关重要。全科医生需:1.构建转诊绿色通道,对HbA1c>9%或反复低血糖者及时转专科;2.实施家庭-社区联动,通过签约服务提供24小时血糖异常应对指导;3.整合中医药特色,对糖耐量异常者采用山药、枸杞等药食同源方案。数字化管理工具的应用正在革新传统模式。全科医生可通过:1.电子健康档案分析用药规律;2.AI风险预测模型(如输入FPG+BMI预测3年并发症风险);3.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如动态血糖仪报警值设为<3.9mmol/L或>13.9mmol/L)实现精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