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版 科普

高血压防治指南:从生活细节到药物管理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5月12日

  □泗水县金庄镇卫生院 于鑫

  高血压的基础知识。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常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共存,可损伤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通常定义为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140mmHg(1mmHg=0.133kPa)和/或 舒 张 压(DBP)≥90mmHg。 SBP≥140mmHg和DBP<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低于140/90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根据血压升高水平,血压分类如下:正常血压(<120/<80)、正常高值血压(120~139/80~89),高血压可分为三级: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90-99mmHg)、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100-109mmHg)和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mmHg),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分级时,以较高的级别作为标准。血压值越高,靶器官损害的风险越大。其发病有关的因素复杂,涉及遗传、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多重因素,例如家族聚集性、高钠低钾饮食、肥胖、缺乏运动、长期精神压力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均会显著增加患病风险。

  生活方式的调整。生活方式的调整是高血压防治的核心基石,也是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科学研究表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仅能有效降低血压,还能减少药物依赖,提升整体健康水平。饮食调控是首要环节,建议采用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模式,每日盐摄入量严格控制在5克以内(约一啤酒瓶盖),减少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钠食物,同时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及优质蛋白质(如鱼类、豆类)的摄入。例如,地中海饮食模式强调的橄榄油、坚果和深海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改善血管弹性;而DASH饮食(降压饮食)通过精准控制钠、钾、钙的摄入比例,已被证实可显著降低血压。控糖限酒,避免含糖饮料,如饮酒,应少量并选择低度酒,避免饮用高度烈性酒。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白酒、葡萄酒、啤酒摄入量分别少于50、100、300ml。规律运动是另一关键措施。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如跑步),可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管扩张,从而降低外周阻力。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则能进一步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辅助降压。此外,体重管理不容忽视,超重或肥胖者通过饮食与运动结合,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m2范围内,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可显著降低血压并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心理调节也至关重要,减轻精神压力,可通过冥想、深呼吸、兴趣爱好、运动,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平衡,保证良好睡眠(每天约7-8小时)。

  药物治疗:科学用药与长期管理。药物治疗是高血压防治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或中高危患者,科学用药与长期管理是实现血压达标、降低并发症风险的关键。启动药物治疗的时机需根据血压水平及心血管风险综合评估:1级高血压患者若合并糖尿病、肾病或靶器官损害,或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后血压仍未控制,需及时启动药物治疗;2级及以上高血压患者(≥160/100mmHg)则需立即开始降压治疗。长期管理需关注药物依从性与安全性。患者应避免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即使血压降至正常仍需坚持服药,以免血压反弹。警惕高血压急症,当血压突然>180/120mmHg并伴随头痛、胸痛、视物模糊、恶心时,立即就医,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定期监测血压,可在家自测,早晚各一次,每次测2- 3遍取平均值。当诊室血压≥140/90mmHg或家庭≥135/85mmHg需警惕。

  通过长期生活方式改善与合理用药,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可得到有效控制。建议高血压患者积极参与公共卫生高血压管理,定期接受随访和查体,每季度与家庭医生主动沟通身体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拥有健康血压、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