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版 科普

艾滋病检测:婚检与孕前检查中的“隐形防线”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5月12日

  □济南市历城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王建国

  婚姻与生育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而健康的保障则是幸福的基础。艾滋病(HIV感染)作为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通过科学的检测与干预,能够有效阻断病毒在伴侣或母婴间的传播。婚检与孕前检查中的HIV检测,正是筑起了一道守护家庭健康的“隐形防线”。

  婚检中的HIV检测:对爱的责任与承诺。婚姻不仅是情感的联结,更意味着双方对彼此健康的责任。HIV病毒在感染初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却已具备传染性。婚检中的HIV检测,能帮助伴侣了解彼此的健康状态,避免因不知情而引发的家庭传播风险。1.检测的意义。打破信息盲区:感染者的血液、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均可能携带病毒,无保护性行为是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检测能帮助双方明确风险,提前采取防护措施。为婚姻选择提供依据:若一方检测阳性,双方可通过专业咨询了解抗病毒治疗的效果、生育安全方案等,理性规划未来生活。保护下一代:若感染者未及时治疗,可能通过母婴传播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婚检为后续的孕前干预争取宝贵时间。2.检测注意事项。窗口期排查:不同检测方法的窗口期存在差异,三代抗体检测需3周,四代检测可缩短至2周,但高危行为(如无保护性接触、输血史等)后建议4周复查以确保准确性。保密与尊重:检测结果仅告知受检者本人,医疗机构不得泄露信息。若一方确诊,医生会建议其主动告知伴侣,并提供心理支持与治疗指导。

  孕前检查:阻断母婴传播的关键屏障。母婴传播是HIV感染的三大途径之一,但根据最新研究,通过规范干预(如孕前抗病毒治疗、安全分娩及人工喂养),可大大降低母婴传播率。孕前HIV检测的意义远超普通体检,它直接关系到一个新生命的健康起点。1.孕前检测的重要性。提前控制病毒:若女性感染HIV,孕前通过抗病毒治疗(ART)将体内病毒载量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可极大降低胎儿感染风险。避免孕期被动应对:孕早期发现感染,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若孕晚期确诊,可能面临更大的治疗难度和伦理压力。2.孕期补救措施。及时用药:孕妇确诊后需立即启动抗病毒治疗,新生儿出生后也需服用预防性药物。分娩方式优化:剖宫产可减少胎儿接触母亲血液和体液的机会。

  技术进步:从“恐艾”到科学应对。感染HIV不再是“绝症”。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感染者体内病毒可被长期抑制,预期寿命与常人无异,且不具备传染性。我国提供免费抗病毒药物,这为感染者的婚姻与生育提供了坚实保障。

  法律与伦理:权利与责任的平衡。HIV检测始终遵循“知情同意”原则,任何人不得强制检测。但若感染者隐瞒病情且未采取防护措施导致他人感染,将承担法律责任。此外,社会对感染者的歧视仍是最大障碍。许多人不愿检测,正是出于对隐私泄露的恐惧。唯有建立包容的环境,让感染者敢于检测、积极治疗,才能真正筑牢这道“隐形防线”。

  走出误区:理性看待检测的意义。“检测是怀疑对方”:HIV检测应与血常规、乙肝筛查一样,成为婚育前的常规项目,而非信任危机。

  结语:以科学为盾,为爱筑牢防线。艾滋病检测在婚检与孕前检查中的意义,远超医学范畴。它是伴侣间的坦诚相待,是对新生命的敬畏,更是社会文明的体现。我们呼吁:主动检测,让检测成为婚姻与生育规划的“必选项”,而非避讳的话题;理性面对,阳性结果不是终点,早治疗能重启健康人生;消除偏见,用科学代替恐惧,以包容替代歧视,共同守护每个家庭的幸福。这道“隐形防线”,守护的不仅是健康,更是人性的尊严与希望。从婚检到孕检,愿每一次检测都成为爱的见证,让生命在安全与温暖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