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6版 科普

心肌梗死:紧急应对与康复之路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4月28日

  □灵川县人民医院 黄素萍

  心肌梗死,一种因心脏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严重疾病,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杀手。它不仅发病突然,而且病情进展迅速,因此紧急应对和后续康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肌梗死的紧急应对措施、康复治疗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预防管理,旨在提高公众对心肌梗死的认识,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心肌梗死的紧急应对措施。预警信号:心肌梗死发作前,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胸部胀满或压迫感,这些症状通常持续超过数分钟,并可能反复发作。此外,疼痛还可能蔓延至肩部、手臂、背部、颈部或下颌部。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汗、晕厥以及前所未有的疲劳和虚弱感也是心肌梗死的常见症状。女性患者可能更常出现恶心、气短等非典型症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描述患者病情和所处位置,以便救援人员迅速赶到。在等待救护车期间,患者应尽量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心脏负担。现场急救:如有条件,可遵医嘱给予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以缓解胸痛。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呕吐,应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阻塞气道。在救护车上,患者应吸入氧气,以提高心肌的氧供。心肺复苏:如果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等紧急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保持每分钟100-120次胸外按压,按压深度4-6厘米,按压30次后给予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心肌梗死的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心肌梗死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以预防血栓形成、稳定斑块、降低心率和血压,减少心肌梗死的复发风险。同时,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运动康复: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和代谢能力。心肌梗死患者应循序渐进地进行运动康复,从低强度、短时间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以及适量的力量训练都是不错的选择。但运动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饮食调整:合理的饮食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应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和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肪蛋白质等富含营养且健康的食物。控制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适当的体重,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心理疏导:心肌梗死的发生往往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和恐惧,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心理疏导是康复治疗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患者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交流,或者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来缓解心理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可以帮助患者及时了解病情的恢复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处理。复查项目通常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血液检查等。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安排的复查时间,以便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日常生活中的预防管理。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对心脏康复至关重要。同时,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污染物,减少心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电图、血压、血脂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遵医嘱用药:对于已经确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不得随意更改药物种类、剂量或停药。健康饮食:遵循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减少油腻、高热量、高盐分食物的摄入。适量运动: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促进心脏健康。

  结语。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但只要我们了解其预警信号,掌握紧急应对措施,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管理,就能够有效地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积极配合康复治疗,提高生活质量,让生命之树常青。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心脏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