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3版 科普

踝关节扭伤,肿得像馒头咋办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4月28日

  □贵港市平南县人民医院 吕庆楠

  踝关节扭伤后,肿胀往往十分明显,这背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当脚踝向内或向外过度翻转时,连接骨头的韧带会遭受过度拉伸甚至撕裂,进而引发肿胀。另一方面,受伤时小血管破裂出血,再加上炎症反应导致组织液渗出,也会让肿胀加剧。通常,肿胀会在伤后24小时内达到高峰,这是身体自然的修复反应。然而过度肿胀并非好事,它会加重疼痛,还可能对恢复进程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妥善处理。

  如何判断扭伤的严重程度?踝关节扭伤可分为三个等级。轻度扭伤时,会有轻微疼痛和肿胀,不过能正常走路,只是稍感不适,关节活动也基本正常。中度扭伤则有明显肿胀,可能像馒头大小,走路时疼痛会加重,关节活动受限,还可能出现淤青。而重度扭伤表现为严重肿胀和淤青,完全不能承重,关节明显不稳定,甚至可能伴随骨折。当出现一些特定情况时,需要立即就医。比如扭伤时听到“啪”的断裂声,或者完全不能站立、骨头明显变形,又或是伤后48小时肿胀仍不减轻。这些情况可能意味着伤势较为严重,及时就医能避免延误治疗。

  扭伤后第一时间该做什么?当遭遇踝关节扭伤时,牢记RICE原则对于后续恢复至关重要。首先是休息(Rest),立即停止活动,避免所有承重动作,必要时可使用拐杖辅助行走,给受伤部位提供充分的恢复时间,防止进一步损伤。其次是冰敷(Ice),用毛巾包裹冰袋,每次敷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一次,持续24-48小时。冰敷能有效收缩血管,减少出血和肿胀,缓解疼痛。接着是加压,使用弹性绷带从脚趾向小腿方向缠绕包扎,松紧需适度,以不影响血液循环为宜,睡觉时可以松开绷带,加压有助于减少渗出,控制肿胀。最后是抬高,将脚踝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可在脚下垫2-3个枕头,保持这个姿势越久越好,这样能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在处理踝关节扭伤时,要避免一些错误做法:立即热敷,这会加重肿胀;用力揉搓,可能加重损伤;马上贴膏药,可能引起过敏;喝酒活血则会加重出血。

  消肿止痛的正确方法。外用药物方面,可选用扶他林软膏,每天涂抹3-4次;也可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使用时先喷红瓶,再喷白瓶,但需注意皮肤破损处不能用药。口服药物可选择布洛芬来消炎止痛,迈之灵帮助消肿,不过用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确保用药安全。除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与康复锻炼也必不可少。伤后48小时内要坚持冰敷,48小时后可改用热敷,每次20分钟,热敷后做轻柔的脚踝活动,同时继续使用弹力绷带2-3周。待肿胀减轻后,便可开展康复锻炼,如脚趾抓毛巾练习、脚踝绕圈活动以及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等。通过综合治疗与锻炼,能更有效地促进踝关节扭伤的恢复。

  什么时候能重新走路和运动?踝关节扭伤后的恢复时间因扭伤程度而异。轻度扭伤一般3-7天就能恢复日常活动;中度扭伤恢复期则在2-4周;重度扭伤可能需要6-8周才能恢复。在决定何时恢复运动时,有明确的判断标准。肿胀要完全消退;需无痛感地完成一些动作,比如能踮脚尖10次、单脚站立30秒、慢跑50米且过程中不感到疼痛。为了避免二次损伤,在恢复运动时也要做好防护措施。可以佩戴护踝,为脚踝提供额外的支撑和保护;选择高帮运动鞋,增强脚踝的稳定性;运动前一定要充分热身,活动开脚踝关节;同时,尽量避免在不平整的地面跑步,减少因地面不平导致的扭伤风险。遵循这些恢复时间表和预防措施,能让脚踝更好地恢复,降低再次受伤的可能性,帮助大家更安全地回归运动。

  预防踝关节扭伤的关键措施。强化训练可每周进行3次,包括单腿站立(每次30秒,3组)、提踵练习(20次×3组)、平衡垫训练(每天5分钟)。运动时要做好防护,如用护踝、选支撑好的运动鞋、注意场地。日常避免穿高跟鞋走不平路,加强小腿力量,运动后拉伸。重视处理与康复,不适及时就医。

  综上所述,踝关节扭伤后肿得厉害需妥善处理。要判断扭伤程度、遵循RICE原则、采用正确消肿止痛方法、明确恢复运动标准并做好防护,同时注重日常预防。重视扭伤处理与康复,遵循科学方法,才能降低二次损伤风险,早日回归正常生活与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