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2版 科普

如何“拿捏”妊娠期高血压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4月28日

  □上林县妇幼保健院 石美春

  妊娠期高血压这一隐匿的“杀手”,时刻威胁着母婴的健康。认识并重视妊娠期高血压,是安全度过孕期、迎接新生命的重要一环。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妊娠期高血压,以及学习如何“拿捏”妊娠期高血压。

  什么是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并非妊娠期与高血压的简单相加,而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种较为复杂且变化迅速的疾病。具体来说,是指孕妇在妊娠20周后,收缩压达到或超过140mmHg,和/或舒张压达到或超过90mmHg所引起的一种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临床症状多样,常见症状包括水肿、血压持续上升、全身多器官损伤、尿蛋白等。严重时,孕妇可能出现子痫、抽搐、昏迷等症状,不仅对孕妇身体造成极大伤害,还会严重影响胎儿健康。妊娠期高血压包含多种类型:1.单纯的妊娠期高血压:仅表现为血压升高,无其他明显症状。2.子痫前期:在妊娠期高血压基础上,出现蛋白尿、水肿等症状,严重时危及母婴生命。3.子痫:子痫前期进一步恶化,孕妇出现抽搐等严重症状。4.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孕妇孕前就有高血压,孕期病情加重,并发子痫前期。5.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孕妇孕前就有高血压,孕期血压控制稳定,未并发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主要依据血压测量和尿蛋白检测。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控制血压异常。

  妊娠期高血压产生的原因与风险因素。目前,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的确切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不排除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其发生。1.原因探究。免疫因素:孕妇的免疫系统在孕期可能发生变化,导致对胎盘等组织的免疫反应增强。胎盘因素:胎盘功能异常可能导致血压升高。遗传因素:妊娠期高血压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营养因素:孕妇缺乏钙、镁等微量元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2.风险因素梳理。年龄因素:孕妇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40岁,身体机能相对不稳定,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较高。有子痫前期病史:曾经患过子痫前期的孕妇再次怀孕时风险更高。孕前高血压:孕前就有高血压的孕妇孕期病情可能加重。慢性肾炎或糖尿病:患有这些慢性疾病的孕妇更容易并发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高血压对母婴的影响。妊娠期高血压不仅影响孕妇的健康,还直接威胁到胎儿的安全。对孕妇的影响:妊娠期高血压可能导致肺水肿、肝肾功能衰竭、胎盘早剥、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分娩后,还容易发生产后出血和血液循环衰竭等问题,给产妇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对胎儿的影响:对于胎儿而言,妊娠期高血压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宫内窘迫、早产甚至死胎等不良后果,影响胎儿的健康成长和生存几率。

  如何预防妊娠期高血压?预防妊娠期高血压,不仅在于孕妇的自我管理和医生的密切监护,同时掌握科学有效的预防妊娠期高血压小妙招,也有助于准妈妈们轻松“拿捏”妊娠期高血压。1.定期产检不可少。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控制血压和尿蛋白等异常情况。如果血压偏高,需要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随便用药。2.健康饮食是关键。孕妇应保持营养均衡,多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常规补充钙剂。同时,少食高盐、高脂肪和高糖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和低脂乳制品的摄入。3.适度锻炼有益处。孕妇应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准妈妈们可以选择散步、瑜伽、家务劳动等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适度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控制体重,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风险。4.保持心情愉快很重要。孕妇应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保持心情舒畅。准妈妈们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

  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1.一般处理措施。孕妇应注意休息,密切监护母儿状态。间断吸氧可以改善胎儿宫内环境,降低胎儿窘迫的风险。2.药物治疗不可少。医生会根据孕妇的病情开具降压药物和解痉药物。孕妇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叮嘱进行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3.适时终止妊娠保平安。如果病情严重,医生可能会建议提前分娩以保障母婴安全。孕妇应听从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

  结语。娠期高血压虽然是一种孕期常见的并发症,但它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我们提高警惕,提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拿捏”,进而有效地降低其对母婴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