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桂南医院 马廷恳
你是否经常感到肚子胀胀的,吃饭没胃口,或者稍微吃点凉的、油腻的东西就拉肚子?这可能是脾胃在向你发出“抗议”。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就像人体的“粮仓”,负责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为全身提供能量。一旦脾胃功能失调,就像粮仓罢工,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自然会出现各种问题。那么,面对脾胃不和,我们该怎么办?扶阳疗法真的能行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脾胃不和的“元凶”与“信号灯”。1.常见诱因。脾胃不和的“元凶”就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暴饮暴食、吃太多冷饮,会损伤脾胃的阳气;长期焦虑、抑郁,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脾胃的气机;季节变化时,湿气重,脾胃容易“受潮”,运化功能下降。2.自我判断指南: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脾胃不和呢?这里有几个“信号灯”供你参考:①舌苔厚腻:舌苔白厚或黄厚,说明脾胃有湿气或积食。②容易疲劳:明明没干什么重活,却总觉得累,提不起精神。③怕冷或手脚心热:阳虚体质的人怕冷,阴虚火旺的人则手脚心发热。④大便不成形:经常腹泻或便秘,大便黏腻,容易粘马桶。你可以根据以上症状给自己打个分,如果总分≥3分,那就需要关注一下脾胃健康了。
扶阳疗法:给脾胃“加把火”的中医智慧。1.扶阳疗法是什么?扶阳疗法就是通过温补阳气,提升脾胃的功能。中医认为,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阳气足则脾胃运化强,寒湿邪气自然无处藏身。扶阳疗法就像给脾胃装上了一个“暖风机”,让它重新运转起来。2.扶阳疗法的“三板斧”。①饮食调理:扶阳饮食的核心是“温补”,多吃温性食物,少吃寒凉、油腻的东西。比如:生姜红枣茶:生姜3片,红枣5颗,煮水代茶饮,既能暖胃,又能补气血。羊肉汤:羊肉性温,加入当归、生姜炖汤,特别适合阳虚体质的人。小米粥:早餐喝一碗小米粥,养胃又安神。②穴位按摩:中医认为,穴位是人体经络上的“开关”,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脾胃功能。这里推荐两个穴位:足三里:位于膝盖外侧下方三寸处,用拇指按压,每次3-5分钟,有酸胀感为宜。中脘穴:位于肚脐上方四寸处,用手掌顺时针按摩,每次5-10分钟,可以促进消化。③生活细节。避寒就温:少喝冷饮,少吃生冷食物,尤其是夏天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腹部保暖:晚上睡觉时,可以用毛巾或薄毯盖住腹部,防止受凉。作息规律:早睡早起,避免熬夜,给脾胃足够的休息时间。
适用人群与禁忌:谁适合?谁慎用?1.适合人群。①阳虚体质者:常表现为怕冷、手脚冰凉、易腹泻,尤其在冬季症状加重。扶阳疗法可温补阳气,改善怕冷、乏力等问题,让身体恢复温暖与活力。②慢性脾胃虚弱者:长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的人群,通过扶阳疗法能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促进营养吸收,改善体质。2.慎用/禁用人群。①阴虚火旺者:手脚心发热、口干舌燥、易上火(如口腔溃疡、牙龈肿痛)者,扶阳可能加重内热,需谨慎。②急性炎症期患者:如胃炎急性发作、胃溃疡等,此时应以清热消炎为主,盲目扶阳可能延误病情。
日常养护:脾胃的“长期保养计划”。1.饮食调理:三餐需定时定量,早餐丰盛启动活力,午餐充足补充能量,晚餐清淡减少负担,避免暴饮暴食。进食时细嚼慢咽,让食物充分与唾液混合,减轻脾胃消化压力。辛辣、油腻食物易刺激胃黏膜或增加消化负担,建议适量食用,多吃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南瓜等。2.运动辅助: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运动,通过舒展肢体疏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饭后可散步半小时,帮助消化,但需避免剧烈运动。3.情绪调节:肝气郁结会“连累”脾胃,长期焦虑、抑郁者需主动减压,可通过冥想、深呼吸或听音乐放松心情。保持乐观心态,脾胃功能自然更顺畅。
结语。扶阳疗法是中医调理脾胃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并非人人适用,关键是要结合个人体质,辨证施治。此外,扶阳疗法需要长期坚持,不能一蹴而就。最后,如果脾胃问题严重,比如长期腹泻、胃痛、消化不良等,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中医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