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9版 科普

医护人员手卫生的重要性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4月28日

  □钦州市中心血站 韦东梅

  医护人员在进入病房前,会熟练地在洗手池边挤出洗手液,按照“内外夹弓大立腕”的步骤,仔细清洗双手,再用擦手纸或烘干机擦干。这一系列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是保障患者健康、降低医院感染风险的关键防线。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其重要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手卫生:守护患者的第一道防线。医护人员的双手,堪称医疗活动中与患者接触最频繁、直接的“桥梁”。从基础的身体检查,像测量血压、听诊心肺,到复杂的手术、穿刺、插管等操作,双手都会不可避免地触碰患者身体各部位、伤口、黏膜,以及各类医疗器械和环境表面。而这些地方,是细菌、病毒、真菌等致病微生物的“聚集地”。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艰难梭菌为例,若医护人员手部被污染后未及时清洁,就可能让患者伤口感染化脓、引发败血症,或导致腹泻、伪膜性肠炎等严重肠道疾病,加重患者痛苦与经济负担。

  手卫生:医院感染防控的基石。医院感染防控是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手卫生则是其中基础且有效的举措。临床研究显示,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可大幅降低医院感染率。部分医疗机构加强手卫生培训与监督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提高,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病率降低30%-50%。这不仅减轻了患者痛苦、缓解医院压力,还节约了医疗资源,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与效率。如外科手术中,严格手卫生可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加速患者康复。

  手卫生:预防传染病传播的关键。从更广泛的公共卫生视角来看,医护人员做好手卫生对于预防传染病的传播意义非凡。医院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大,是各类传染病滋生、聚集和扩散的高风险区域。在流感季节,若医护人员忽视手卫生,便可能成为流感病毒的传播者,致使病毒在医院内迅速蔓延,影响患者、家属以及医院工作人员,甚至引发医院周边社区的流感流行。面对新冠肺炎、埃博拉病毒病等强传染性疾病,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措施更是成为阻止病毒传播的关键防线。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是核心防控策略。医护人员作为抗疫一线的主力军,其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性直接关系到疫情防控成效。每一次洗手都可能切断病毒的传播链条,守护大众的生命健康。

  现实挑战:手卫生执行状况不容乐观。然而,现实中,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执行状况并不理想。繁重的工作任务、紧张的工作节奏以及一些传统观念等因素,致使部分医护人员在洗手环节出现疏忽或不规范行为。1.遗忘洗手:在忙碌的工作中,医护人员可能会因为时间紧迫而忘记洗手。2.简单冲洗:有的医护人员只是简单地用水冲一下手,未用肥皂或洗手液充分揉搓,无法有效去除手部的致病微生物。3.洗手设施不完善:洗手池数量不够、位置不佳、洗手液未及时补充等问题,导致医护人员减少洗手次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行为,却为医院感染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提升手卫生依从性的策略。为了切实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和质量,医疗机构需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1.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通过定期举办讲座、开展培训课程以及提供在线学习资源等方式,让医护人员深刻领悟手卫生的重要性,熟练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以及了解医院感染的危害,使其从内心深处重视手卫生。2.优化医院洗手设施布局。在病房、护士站、治疗室、手术室等区域配备充足且使用便捷的洗手池,选用温和无刺激的洗手用品,提供擦手纸或烘干机,保持环境清洁干燥,设置醒目标识,营造良好洗手氛围。3.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安排专人定期检查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及时纠正问题;借助智能手环、感应器实时监测,生成数据分析报告;将执行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奖优并针对不足者开展指导培训。4.营造手卫生文化。开展“手卫生标兵”评选活动,树立榜样激发医护人员积极性。借助医院内部刊物、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宣传手卫生重要性,提升医护人员认知。同时鼓励患者参与监督评价,营造共同监督手卫生行为的良好氛围。

  结语。医护人员的手卫生绝非小事,它与每一位患者的健康安危紧密相连,关乎医院感染防控的成败,也影响着整个公共卫生安全的大局。每一次洗手都是对生命的尊重与守护,是对患者健康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