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8版 科普

子宫肌瘤 常见但不可怕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4月28日

  □北海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 庞蕾

  子宫肌瘤是女性健康中常提及的良性肿瘤,育龄期女性患病率较高,许多女性一生中可能遭遇。尽管听起来吓人,但通过科学认知和合理治疗,其对生活影响可微乎其微。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子宫肌瘤,消除恐惧,以科学态度面对这一常见妇科疾病,确保女性健康不受过多困扰。

  子宫肌瘤的基本认识。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的球形或不规则肿块,分为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和黏膜下肌瘤三种。肌壁间肌瘤最常见,生长在子宫肌层内;浆膜下肌瘤突出于子宫表面;黏膜下肌瘤生长在子宫腔内,易致月经异常。子宫肌瘤多发于30-50岁育龄期女性,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雌激素和孕激素是其生长的主要因素。有家族史或长期接受雌激素治疗的女性风险增加。值得庆幸的是,90%以上的子宫肌瘤为良性,恶变概率极低,小于0.5%。

  子宫肌瘤的症状与影响。子宫肌瘤的症状因人而异,有的女性可能无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而有的则会出现一系列不适。最常见的症状是月经异常,如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这些可能导致贫血,出现头晕、乏力等。除此之外,子宫肌瘤还可能引起腹部肿块、白带增多、下腹坠胀或腹痛。当肌瘤压迫膀胱时,会出现尿频、排尿困难;压迫直肠时,则可能排便疼痛、便秘。此外,子宫肌瘤对生育也有影响,黏膜下肌瘤可能导致15%-20%的不孕率,并可能引发流产。子宫肌瘤不仅损害身体健康,还给女性带来心理压力,长期不适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治疗不仅要消除肌瘤,还要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子宫肌瘤的诊断与监测。诊断子宫肌瘤并不复杂,医生通常会通过超声检查来确认肌瘤的存在、位置和大小。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便捷的检查方法,对子宫肌瘤的诊断准确率很高。此外,磁共振成像(MRI)也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手段,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肌瘤的结构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初次发现子宫肌瘤的女性,如果无症状且肌瘤小于5厘米,可以选择每6个月进行一次超声随访。若有症状,则应立即查血常规(关注血红蛋白)和超声定位。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三种。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可以选择观察治疗,只需定期复查监测肌瘤生长情况。药物治疗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来减缓肌瘤生长速度并缓解症状,但并不能完全消除肌瘤。对于症状严重或肌瘤生长迅速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包括肌瘤切除术和子宫切除术。此外,还有高能聚焦超声、子宫动脉栓塞术、激光治疗等新型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生活管理与预防。预防子宫肌瘤,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都非常重要。女性应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保持正常的性生活。同时,定期体检也是预防子宫肌瘤的关键。对于已经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日常护理同样重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在饮食方面,推荐食用豆浆(每日400毫升)、亚麻籽(每日1勺)、深绿色蔬菜(每日300克)等食物,同时限制红肉(每周≤3次)、咖啡(每日≤2杯)、酒精(每周≤2次)的摄入,避免食用蜂王浆、胎盘制品和不明成分保健品。运动方面,建议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每日8000步)或游泳(每周3次),以及核心训练如凯格尔运动(每天3组)。

  高频误区澄清。关于子宫肌瘤,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例如,有人认为豆浆会促进肌瘤生长,但实际上大豆异黄酮可以双向调节雌激素水平。还有人认为必须切除子宫才能治疗子宫肌瘤,而实际上80%的患者可以保留子宫,且微创手术占比超90%。

  结语。子宫肌瘤其实是女性生理变化中的一种自然产物,就像皮肤上的痣一样,虽然需要关注,但无需过分恐惧。通过“定期监测+精准干预+生活方式优化”这一科学的三维管理模式,90%以上的患者都可以与子宫肌瘤和平共处。记住,面对子宫肌瘤,科学决策远比盲目治疗来得重要,你的身体值得被细心呵护,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