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7版 科普

防治结核:从了解开始,从行动做起

人口健康报 | 2025年04月28日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 韦蒙霄

  结核病,这个古老的健康威胁,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众多人的生活。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每年都有大量新增结核病例。在我国,结核病同样是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防治结核迫在眉睫,而这一切,要从了解它开始,用实际行动落实防治措施。

  认识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发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就像个“狡猾的侵略者”,人体的肺部、淋巴结、骨骼等多个部位都可能被它“盯上”,其中肺结核最为常见。结核菌喜欢温暖、潮湿且氧气充足的环境,人体肺部恰好符合,这为它的生长繁殖提供了理想条件。

  传播途径。结核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会将携带结核菌的微小飞沫散布到空气中。健康人一旦吸入,就可能被感染。像在教室、办公室这类通风不好的封闭空间,若有患者,传播风险会大大增加。结核菌在空气中能存活数小时,这也给传播创造了更多机会。

  症状表现。1.典型症状。持续咳嗽咳痰超过2周,普通止咳药无效,这是结核病常见症状。午后低热,体温在37.3℃-38℃,还有夜间盗汗,睡觉出汗浸湿衣物,也是其典型表现。2.其他症状。病情加重时,患者可能咯血,这是结核菌破坏肺部血管所致;胸痛,多因结核菌侵犯胸膜或肺部组织;呼吸困难,是肺部功能受影响,气体交换不畅。此外,患者还会感到乏力、消瘦、食欲不振,整个人状态变差。

  诊断方法。1.问诊与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发病时间、生活环境及是否接触过结核病患者等信息,再进行体格检查,如听肺部呼吸音、查看颈部等部位淋巴结是否肿大。2.实验室检查。痰涂片检查:患者留取痰液,医生在显微镜下找结核菌。若找到,基本可确诊,但痰液中结核菌分布不均,可能漏诊。痰培养检查:把痰液放在特殊培养基上,让结核菌生长繁殖。这种方法准确,但需2-8周出结果。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在前臂皮内注射结核菌素,48-72小时后观察注射部位皮肤反应。不过,接种过卡介苗的人也可能阳性,不能单独作为确诊依据。3.影像学检查。胸部X光可初步观察肺部有无病变,如阴影、空洞等。胸部CT能更清晰显示病变细节,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情。

  治疗措施。一旦确诊,需积极治疗。治疗主要靠抗结核药物,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原则。早期治疗,结核菌对药物敏感,容易被杀灭。联合用多种药物,从不同角度“打击”结核菌,防止其产生耐药性。适量用药保证疗效,减少不良反应。规律服药让药物持续发挥作用,全程治疗确保彻底治愈,防止复发。普通肺结核治疗疗程一般6-9个月,病情重或有合并症的患者,治疗时间可能延长到12个月甚至更久。患者务必严格按医嘱按时服药,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易导致结核菌复发,甚至产生耐药结核菌,增加治疗难度。抗结核药物可能有不良反应,如异烟肼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炎,让患者手脚麻木、刺痛;利福平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出现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但医生会提前告知,定期检查,及时调整方案。

  预防行动。1.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蔬果。保证充足睡眠,每晚睡7-8小时。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等,增强体质。可以有效的增强免疫力,预防各类疾病。2.注意个人卫生与通风:勤洗手,尤其接触公共物品后。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捂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病菌。居住和工作环境要常通风换气,降低空气中结核菌浓度。3.卡介苗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儿童结核病的有效手段。新生儿出生后应尽快接种,可降低儿童患重症结核病风险。

  避免接触传染源。尽量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若身边有患者,督促其积极治疗,做好防护。患者要戴口罩,单独居住在通风好的房间,生活用品单独使用并定期消毒。

  结语。防治结核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每个人行动起来。从了解结核病的知识,到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从及时诊断到规范治疗,每一步都至关重要。让我们携手,为远离结核病而努力,守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