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麻成忠
血尿一旦出现,往往会引发人们内心的恐惧与担忧。然而,面对血尿,我们应保持冷静,因为惊慌并不能解决问题。接下来,让泌尿专家为大家详细讲解如何正确应对血尿状况。
认识血尿:别把假象当真相。深入探讨应对方法前,我们得先准确判断是否真的是血尿。有时候,食用特定食物,像甜菜、红心火龙果,或者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让尿液呈现红色,这种情况被称为“假性血尿”。但真正的血尿,是指尿液中红细胞增多。依据出血量多少,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血尿,顾名思义,用肉眼就能看到尿液呈红色;镜下血尿则需借助显微镜,每高倍视野下红细胞数超过3个才能判定。只有正确区分真假血尿,才能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
探寻根源:是什么引发了血尿。1.泌尿系统感染:细菌入侵泌尿系统,引发炎症,致使尿路黏膜充血、水肿,红细胞渗出混入尿液,进而形成血尿。膀胱炎、尿道炎较为常见,患者通常还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发热、寒战。例如,不注意个人卫生,女性生理期卫生处理不当,就容易给细菌可乘之机,引发泌尿系统感染。2.泌尿系统结石:肾脏、输尿管、膀胱等部位的结石,在移动过程中会划破尿路黏膜,造成出血,导致血尿。患者往往会突然感到剧烈的腰腹部疼痛,疼痛呈阵发性,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时间饮水不足,尿液中矿物质浓度过高,就容易形成结石。3.泌尿系统肿瘤:肾脏、膀胱、输尿管等部位的肿瘤,也可能引发血尿。肿瘤组织生长迅速,血运丰富,容易破裂出血。这种血尿的特点多为无痛性肉眼血尿,早期可能仅表现为间歇性血尿。比如,膀胱癌患者早期可能只是偶尔出现血尿,容易被忽视。4.其他因素:剧烈运动后,肾脏的血液灌注发生变化,可能出现运动性血尿;一些全身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影响凝血功能,也会导致血尿;服用某些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同样可能引发血尿。
及时就医:全面检查明确病因。一旦发现血尿,必须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一般会先详细询问病史,包括近期是否有发热、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是否有过剧烈运动,是否服用过特殊药物,以及家族中是否有类似疾病史等。接着,会安排一系列检查。1.尿常规检查:这是最基本的检查项目,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形态以及是否存在白细胞、蛋白质等,初步判断血尿的来源和性质。2.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肾脏、输尿管、膀胱等器官的结构,查看是否有结石、肿瘤、囊肿等病变。3.CT检查:对于一些超声难以发现的微小病变,CT检查能够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有助于明确诊断。4.膀胱镜检查:若怀疑膀胱内有病变,医生会通过膀胱镜直接观察膀胱内部情况,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肿瘤等疾病。
积极治疗:因病施策恢复健康。1.针对泌尿系统感染:医生通常会根据感染的病原体,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患者需要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服药,足量足疗程治疗,同时要多喝水,增加尿量,以冲洗尿路,促进细菌排出。一般来说,经过规范治疗,症状会在数天内明显缓解,尿液也会逐渐恢复正常。2.泌尿系统结石:对于较小的结石,可以通过大量饮水、适当运动,配合药物排石治疗,促进结石自行排出。而对于较大的结石,可能需要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治疗后,患者同样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预防结石复发。3.泌尿系统肿瘤:根据肿瘤的性质、分期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提高肿瘤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4.其他原因导致的血尿:若是运动性血尿,一般休息后血尿会自行消失;对于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血尿,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改善凝血功能;因药物引起的血尿,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或停药后,血尿症状也会逐渐缓解。
血尿来袭,确实会让人感到不安,但只要我们保持冷静,正确判断,及时就医,积极配合治疗,就能够有效应对。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多喝水、注意个人卫生、避免过度劳累等,降低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守护好我们的泌尿系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