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赵珍
在重症医学科(ICU),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患者的手脚被“绑”在病床上,这种看似“束缚”的行为,实则是出于对患者安全的考虑而采取的一种保护性约束措施。然而,这一做法也时常引起患者家属的疑虑:为何要给患者绑约束带?这是否侵犯了患者的权利?本文将从专业角度,深入解析ICU患者绑约束带的原因及其合法性,以期消除公众的误解和疑虑。
ICU里的特殊挑战。ICU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往往合并多种严重疾病,有的处于昏迷状态,有的则因病情导致意识混乱,还有的在接受机械通气等治疗。这些患者可能无法自主配合治疗,做出一些危及自身安全的行为。比如,一些使用呼吸机的患者,会在无意识或烦躁状态下试图拔除气管插管。要知道,气管插管一旦被意外拔除,患者可能瞬间失去呼吸支持,导致缺氧,进而危及生命。此外,ICU里的患者身上通常连接着各种维持生命的管道,像中心静脉导管、导尿管、胃管等。这些管道对于治疗至关重要,一旦被患者自行拔出,不仅会中断治疗,还可能引发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使患者的病情急剧恶化。
约束带:保障治疗的“安全卫士”。约束带作为一种有效的护理工具,在ICU发挥着关键作用。它能够限制患者的部分活动,防止因患者无意识或冲动行为对自身造成伤害,确保各类治疗和护理操作顺利进行。以一位因严重肺部感染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为例。治疗过程中,由于疾病导致身体不适以及镇静药物的影响,患者处于烦躁状态,频繁试图伸手拔除气管插管和各种输液管道。医护人员在尝试多种安抚措施无效后,为了避免意外发生,给患者使用了约束带。通过约束带的合理约束,患者的活动得到一定限制,成功避免了自行拔管等危险行为,保证了治疗的连续性,最终顺利康复。
严格的使用规范:尊重与保护并重。在ICU,约束带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规范和流程,绝非随意为之,其目的是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尊重和保护患者的权利。首先,医护人员会在使用约束带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不仅会考量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意识状态,还会评估其心理状态,预测患者可能发生的危险行为。只有在其他非约束方法无效,且患者确实存在自伤、拔管等风险时,才会考虑使用约束带。在约束过程中,医护人员会选择合适的约束工具和约束部位,确保约束带的松紧度适宜,既达到约束效果,又不会影响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同时,每1-2小时,医护人员就会查看患者的约束部位,防止出现皮肤损伤,并且会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约束带使用的情况,包括使用时间、约束部位、皮肤状况等。此外,ICU的医护团队会持续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一旦患者病情好转,意识恢复,能够自主配合治疗,就会及时解除约束带。
人文关怀:减轻“被束缚”的痛苦。尽管约束带是必要的医疗手段,但ICU的医护人员始终将患者的感受放在心上,采取一系列人文关怀措施,减轻患者因约束带来的不适。医护人员会耐心地向患者和家属解释使用约束带的原因和必要性,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医护人员会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通过温和的语言、亲切的态度,缓解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在约束期间,医护人员还会定时为患者进行翻身、按摩,活动肢体,保证患者的舒适。例如,某患者在ICU治疗期间,因被约束产生了抵触情绪。护士发现后,主动与患者沟通,详细解释约束的原因,并经常陪患者聊天,播放舒缓的音乐。同时,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适时调整约束的时间和方式,让患者在安全得到保障的同时,感受到了关怀与尊重。
结语。ICU患者绑约束带是一种出于安全考虑的保护性约束措施。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自由,但它是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而采取的必要手段。在使用约束带时,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伦理规范,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时,我们也应积极探索更加人性化、有效的替代措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在保障患者安全与尊重患者权利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我们每一位医护人员共同的责任和使命。